投資理財能實現“錢生錢”?沒錯!但這些都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堅持才能最終達成。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可能體驗到更多的是焦慮。針對這些焦慮,理財師一一給出了應對之策。
1、擔心財富縮水
不管錢多錢少,始終感覺錢不夠用,擔心自己的財富會縮水。如果不理財,在負利率時代財富縮水是肯定的。但就算理財了,也有人覺得財富會縮水,原因就在于,不少人覺得萬一選錯了投資渠道,財富最后不僅沒有增長,反而還減少了,那財富縮水就是必然的事了。
應對:投資前必要的功課還是得做好,找準自己了解的投資渠道,或找專業的理財機構來幫忙打理。
2、始終無法決定做何投資
在理財市場中,可投資的產品有很多,股票、基金、債券、理財產品等,但每個投資品都有各自的利弊。比如股票,雖然有機會獲得高收益,但風險也很大;而債券雖然相對穩健,但收益一般。這就讓人很難做決定到底選哪個,時間久了同樣會讓人感到焦慮。
應對:事實上,當不知道做何投資時,一些固定收益類產品是較好的選擇,不僅安全穩健,也能讓人獲得不錯的收益。
3、間歇性覺得理財沒意義
很多理財是不可能立刻見效的,這就會動搖部分人的理財決心,一會兒覺得理財很重要,一會兒又覺得理財沒有任何意義,這種焦慮是間歇性的。
應對:只要真正掌握每個技能的要領,這種焦慮癥狀就會得到明顯的改善。
4、缺乏理財知識無從下手
“我該從哪里開始著手理財呢?”、“沒有系統地學習過理財,會不會做不好?”……這些都是理財新人常有的問題。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財知識,很多人從一開始就感到迷茫、無從下手,但心里卻特別想要打理好自己的財務,這種矛盾的心理自然會讓人覺得焦慮。
應對:只要好好看些理財的書及文章,或找專家咨詢一下,一旦開始實踐,這種癥狀就會逐漸減輕。
總之,理財的過程中有焦慮是很正常的事,但不能過度。適度的焦慮可以鞭策自己去找解決方案,但過度的焦慮不利于個人情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