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文·亞?。↖rvin Yalom)是當代美國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大師,團體心理治療的實踐者與重要代表人物,是當今世界最著名、著作流傳最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學家之一,是美國公認至今健在的三位最重要的心理治療學家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主張:哲學應該幫助靈魂擺脫痛苦,正如醫學用于治療身體疾病一般,哲學唯一的目的在于減輕人類痛苦。
《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
《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一書,是歐文·亞隆以75歲高齡探討人們心中普遍存在卻被長期否認和壓抑的死亡恐懼。書中除有許多實際案例和文學名著、電影作品例子以外,作者還以一位普通老者的身份對內心的死亡恐懼進行了自我表露和剖析。書中介紹的應對死亡恐懼的各種觀念生動具體,易懂易行,給人以力量——“死亡雖是終點,但人生的意義卻不會因此湮滅;死亡雖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視角卻可以讓人們獲得拯救。”被多年病痛折磨的史鐵生,生前對此書的推薦詞是:“其實,死,不過是活著的時候的一種想法。誰想它想得發抖了,誰就輸了,誰想它想得坦然鎮定了,誰就贏了……要是你先就對它說‘不’,固執地對它說‘不’,你不僅一無所得,反而會焦躁不安、恐懼倍加,終生受它的傷害。其實所有的困境,包括死,都是借助于你自己的這種恐慌來傷害你的?!?/p>
《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的卷首語:“你不能直視驕陽,也不能直視死亡”。死亡如同驕陽,難以直視又無所不在。直面人生就不得不直面死亡、克服死亡恐懼。亞隆認為,死亡恐懼不僅是面臨死亡的人的恐懼,也是伴隨所有人從小到大、到老一生的恐懼,只是在老年或得了不治之癥后,才會直接表現出來。作者在第一章《死亡之痛》中寫道:死亡恐懼造成了一系列貌似與之并不相關的問題。死亡帶來的影響常常隱匿難辨,卻可能使一些人的生活徹底癱瘓。死亡恐懼常轉化為癥狀表現出來,看似與死亡毫無關系,例如冒險行動、看恐怖片、固執己見、過度預防、強迫癥,以及對權利、金錢及美色的追求,等等。
亞隆自問自答:為何要談論如此令人不舒服又害怕的話題?為何要用肉眼直觀如此耀眼的驕陽?為何不遵從美國精神病學界泰斗阿道夫·梅爾(Adolph Meyer)一個世紀前對精神科醫生的諄諄教誨:“不要搔那些還不癢的地方”?為何要與生命中最恐怖卻無法改變的黑暗面較勁?因為,死亡其實并非“不癢”,它始終跟隨著我們,悄無聲息地敲打著我們的內心之門,深深地潛藏在無意識深處。死亡焦慮通過隱藏和偽裝,轉化成各種癥狀,它正是我們所體驗到的諸多困擾、壓力和內心沖突的源泉。亞隆說:“作為一個在不久的將來也必將死亡的普通人和一個多年以死亡焦慮為工作主題的精神科醫生,我強烈地感受到直面如影隨行的死亡并非是打開潘多拉的盒子,而是以更豐富、更有同情心的方式再次直面人生。希望本書能夠拋磚引玉,幫助你直面死亡,這不但能夠改變你對死亡的恐懼之心,而且能夠豐富你的人生?!薄吨币曭滉枺赫鞣劳隹謶帧芬粫信e了許多通過大師治療、改變了生活態度和生命軌跡的實例,包括瀕臨死亡的人。
亞隆認為,要克服死亡焦慮,首先要識別轉化了的死亡恐懼。許多人患有的焦慮、抑郁等癥狀皆由死亡恐懼所引發。亞隆認為,直面死亡不僅不會帶來毫無意義的人生,令人陷入絕望,相反會引發警醒體驗,令人更加完滿地活著?!半m然肉體的死亡會摧毀我們,可是,對死亡的觀念卻能拯救我們?!彼ㄟ^一些哲學家、心理治療師、藝術家、作家們所提出的觀念以及如何克服死亡恐懼,介紹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結合觀念與關系的方法。他認為只有觀念無濟于事,觀念需要與關系互相融合促進才能帶來有效的幫助(當事人要改變與人相處的態度與模式,對于心理咨詢來說,首先是建立治療師與求助者的良性互動關系)。亞隆還向讀者介紹其本人關于死亡的體驗以及對死亡的態度。亞隆同樣與人生必死之痛苦苦斗爭著,作為一名終生與死亡焦慮打交道的專業人士以及一位七十多年前出生的普通人的他,坦誠而清晰地向讀者講述了自己對死亡焦慮的真實體驗。亞隆給心理治療師的意見是:為了真正幫助那些深受死亡焦慮困擾的來訪者,治療師需要了解一系列的新觀念并于來訪者建立起新型的關系。
閱讀《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正如陸曉婭所說,“決不枯燥,決不深奧,決不做作,讓你欲罷不能,讓你淚流滿面,讓你豁然開朗,讓你會心大笑——亞隆就有這樣的本事,帶著溫暖和智慧,讓你和他共同直面死亡。你可以不接受他的邀請,但一旦打開《直視驕陽》,走上對死亡的探索之旅,你就會得到啟迪、陪伴和治療——既然沒有人能改變必死的命運,就也沒有人不存在死亡的焦慮。對死亡的恐懼如影隨形,一直跟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和它握手,因為向死而生教會我們活出意義,活在當下?!?/p>
還有推薦人說:《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告訴我們,“生命的終點在明確而堅定地等候著,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空內追求無限:無限地擴大對生命的感受。愚人在死亡面前變得混亂,智者在死亡面前會更加清醒。亞隆站在生命的巔峰向我們講述關于死亡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