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件能讓你興奮、讓你迷糊、讓你嘔吐、讓你失去意識最終會讓你失去健康的事,都能通過一些“道德、情理、感情、做人、社會”等等堂而皇之甚至聽著言之有理的屁話,來控制得你不得不做,做多做少做到什么份上都由對方的嘴說了算——那就真的沒什么意思了。
說起中國的酒文化,能勾起我很多回憶。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上大學的時候,記得一年畢業(yè)季,幾位師哥師姐去酒吧慶祝順利畢業(yè)。那天晚上,他們都喝了不少酒。結(jié)果他們酒駕,竄入一輛大貨車底部,當場死亡的有三個,剩下的一個高位截癱。
都是青春年少的大好時光,本來喝酒也是很高興的事,但是事實就這么發(fā)生了。那個高位截癱的師哥,恐怕余生都要在自責與后悔中度過。
酒桌上,興奮的情緒就像病毒一樣,把每個人都感染了。大家的臉上都泛著幸福的紅光,觥籌交錯中,那個矮胖的女同學仿佛都漂亮了幾分。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做出點匪夷所思的行為,都是不正常的;你沒有喝的胡言亂語把膽汁都吐出來,那就是沒喝到位。
對于這樣的中國酒文化,我只有一句臟話而且現(xiàn)在就要講:我可去你媽的吧。
酒文化和酒桌文化,是兩碼事
我出生在山東,要論酒桌文化,山東稱第二那沒有別的省份敢稱第一。從小耳濡目染,一個桌子的座次按照吃飯的客人身份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主陪,副主陪,主賓,副主賓,依次往下排。在山東的酒店,服務員也會把先上的飯菜轉(zhuǎn)到主賓的面前,坐在這個位置上,你就是最尊貴的客人。
之前一直以為,所有的地方吃飯都會按照這個座次,喝酒都會按照順序敬酒。后來長大了,去過的地方多了,才發(fā)現(xiàn)原來酒桌文化是山東地域的獨有特色。我是一個不太守規(guī)矩的人,從小就不喜歡敬酒說祝酒詞,外出幾年求學與生活的經(jīng)歷更是讓我越來越不習慣酒桌文化。為此家里長輩沒少批評,不過我對此基本上都是不屑一顧的。
說起酒文化,我還是向往那個即使喝多了,也能寫出“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年代。或獨飲,或約三五好友,把酒言歡。
那些精致又透著虛情假意的酒桌漂亮話
接觸過很多家庭有政府背景的孩子,他們幾乎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無論酒席上坐著些什么人,他們都能把祝酒詞說的面面俱到,有的甚至總結(jié)出了經(jīng)驗傳授他人。
而我是一個這方面很遲鈍的人。要是非讓我說,也沒問題,但是真心覺得那個場面既尷尬又無趣。很多家長把能在酒桌上妙語連珠的孩子當作一種表演項目,沒錯,這在某種意義上真的是一種好口才與高情商的表現(xiàn);也許酒桌上的一杯酒真的能讓你少奮斗十幾年。
但是現(xiàn)在的大城市中,拼酒的風氣已經(jīng)越來越弱,年輕人也越來越不喜歡參加長輩們的飯局。也許這群年輕人在將來會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飯局文化,也是說不定的事。
最要命的,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有人說,敬酒與勸酒文化都是在不斷地確定自己的身份與位置,上級勸酒下級,即是施展權(quán)威。而我卻認為,與其說是等級秩序,不如說是等級秩序崩解后,人們的想象與模仿。勸酒,確認面子和權(quán)利地位,否則會沒面子,受挑戰(zhàn)。沒錯,但是,你見過哪個等級秩序明確的社會里每天需要那么頻繁那么辛苦地維持面子的嗎?
逼酒從來都只有長輩逼晚輩,上級逼下級,甲方逼乙方,飲下的酒精越多,權(quán)勢越小,地位越低。革命帶來的平等主義風氣和重建等級秩序的需要之間產(chǎn)生了矛盾,最終在渾沌之中孕育出了當代的酒桌文化。
于是,只有你在酒桌上出過丑,說漏嘴,大家才能把你當成自己人;只有拿你的健康做交換,事情才能談成。總而言之,甭管你有什么病,甭管你開沒開車,只要上了這酒桌,一切都得給酒精讓路。
不過,酒桌文化既然是中國社會傳統(tǒng)尊卑倫理規(guī)則在飯桌上的展現(xiàn),由于它包含了很多強迫性的行為規(guī)則,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下降通道,未來逐漸式微。
喜歡喝酒,自由的喝酒,和朋友一起喝酒才是真正的酒文化。
畢竟現(xiàn)在的婚姻可是屬于女方的買方市場,誰會挑一個酒鬼結(jié)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