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制衡與公允:綜合素質(zhì)測評
至十二月末,一月初,六事之中,兩件急務業(yè)以底定,而剩余四事也陸續(xù)全盤托出:
其一:綜合素質(zhì)測評。
其二:整肅班風,肅清浮躁。
其三:期末大決,系統(tǒng)復習。
其四:期末家長會及寒假前期鋪排。
歷經(jīng)“雙旦同慶”、“餞別章念老師”一合一分,加之楊老師的加盟,十二班的躁氣與輕慢竟奇跡般地離散了。前者不必多說,通過同學們相互贈禮的真摯表達,催生了班級凝聚,感化之深,可見一斑,對藝術節(jié)的紛亂起到了強大的彌合效果。然則,僅僅是上下同心卻還不夠。“上下同心,全力備戰(zhàn)期末”,方才是其時之重任。故此,后者之效用,便在于此:章念老師回休產(chǎn)假,對十二班,當真是要緊之時折良將,而楊書夢老師的加入,不確定性大,師生默契尚需磨合,即便是強強聯(lián)手,也難在短期見真章。堪堪兩周期末測試便至,外部環(huán)境日漸強重的壓力,與內(nèi)部環(huán)境日漸深重的焦慮感與緊迫感,終是逼出了十二班“向?qū)W”的內(nèi)力。陳老師便趁此機會,在一日晚課的浩浩暮靄下,嚴肅正式地作了一番考前動員,力陳“學生第一身份”之首要,痛斥班級近期弊病之危害,直抒胸臆卻細致入微,將大勢利害剖陳地令人感奮不已卻又心驚肉跳。雖則如此,陳老師依舊在最后以其慣有之幽默風度,對十二班人給予了殷殷期盼與鼓勵,直教人戲笑三分卻又暗暗奮發(fā)。誠可謂“因時因勢而行教導”也。在班級終自感危機而蓄力自發(fā)時,順水推舟,對班級進行引導助推,不亦事半功倍,畫龍點睛?
一番殷切囑托后,竟是斜月初上,而在霧霾已成“伸手難見五指”之勢的冬日奇跡般觀見明月,不頗有“撥云見月”之意味乎?看來真是天意也!十二班人無不沖破暮靄,欣喜地一聲浩嘆!而正是因了如此轔隆如車馳的勢頭,在行將開動的學期綜合素質(zhì)測評中,十二班產(chǎn)現(xiàn)了驚人的效率與能動性。
話說綜合素質(zhì)測評者,長遠來看,稱得上是比期末測試的重要性更高一籌的重大事件。每一學期末,學校皆會依例對各班根據(jù)日常表現(xiàn)給予每個班級一定比例的“得優(yōu)章”——即“A級”比例。自一學期開始,此比例便由初始值“85%”不斷消長:例如,每周的“流動紅旗”總數(shù)的多少,每月“靚麗班級”與每學期“文明班級”是否獲得,將會左右該比例之增減。(而兼于“文明班級”尚未對第一學期進行評選,故第一次綜合素質(zhì)測評尚未參考此值;而后文,便會為列位看官詳細交待十二班第一次“文明班級”評選群雄并起、眾志成城的巍巍然壯舉。)然則,“100%”的全盛比例自是無比艱難,它對一個班級綜合班力要求之高,不言自明也。由是,多數(shù)班級若能取得九十左右的比例值,已是屬于優(yōu)秀高分,雖說十二班后期常規(guī)之下滑年級組乃是學校有目共睹,可作為一個綜合能力超群,藝體活動積極,獨立兼并感思的班級,兩相平衡,終也取得了九十上下這個區(qū)間的比例。也就是說,只有堪堪數(shù)位同學降無法獲得“A等級”。而只能獲得B等級,對于班級,如此數(shù)目,著實可喜。但對于獲得“B等級”的同學個人,卻是始終警誡甚深,難以抹煞。因為,以成都市之標準,“B等級”以下仍有“C、D”等級。嘉祥初中部作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頂級學府,“B等級”已為底線,若兩學期皆獲“B等級”,則該學生面臨的,將會是直升嘉祥高中部的緩簽,而若是得到兩次以上“B等級”,嘉祥則會拒簽該生就讀嘉祥高中部的協(xié)議。更為令人心頭一緊的是,其余一類高中的錄取,同樣需要依據(jù)該生初中綜合素質(zhì)測評的結(jié)果進行擇優(yōu)錄取。故此,對于整次測評的公允,乃是頭等大要。“維護每一位個體的權益與自主”,更是立班之基石。于是乎,一套全面完備,多方制衡力求公允的決定升學去留、人生走向的綜合素質(zhì)評分機制大致底定。
以七項分值進行加減,100分為滿分,90分為“A”,以下則為“B”。當然,如此剛硬而無彈性的劃分標準,僅僅是全成都市的統(tǒng)一劃分。而由于十二班取得了比例的增加,即或有一定數(shù)目的同學得分在90分以下,也會根據(jù)比例將得分相對更高的同學省級為“A”。七項分值占比如下:
自評15%:自我評價占比當屬重中之重,雖然從中作偽之可能也是最大的,不過如此,亦是彰顯了十二班看重自我價值,自我審視之精神;兩者取舍,或評后者更為意義深遠。而且,以十二班學子底線分明之本色,斷不至于從中作梗而傷及公平原則。但在隨后的歲月里,這種本色竟被侵蝕磨滅地斑駁片片,也是令人不由得深思事殊勢異。
小組15%:小組評價者,當屬對于該生在小組內(nèi)的綜合評判。較之于自評的主觀臆斷與全班公投的泛泛而論,這種不溫不火、不遠不近的相對客觀評價便大顯其用。因了十二班特殊的小組構(gòu)建體制,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組長之下,還立有學習長,保潔長,對齊長,收交長、課檢長,以及據(jù)小組個體而定的副組長等六大職司。故此,社交與工作的綜合能力便在此展現(xiàn)。
班級公投15%:全班性的普適投票,算是民意之集結(jié),在于全盤地從班級視角定義一個個體。此數(shù)值,更多考量了一個個體在班級中的自我實現(xiàn),以及對整個班級的影響程度在全班范圍內(nèi)的反饋,廣而籠統(tǒng),針對性不如前二者。
生活區(qū)15%:由生輔老師實施打分,評判了每個學生在與教學區(qū)對立的生活區(qū)的日常起居表現(xiàn)(走讀同學實施“次A級”打分),其占比高于班主任,可見學校與班級對自主獨立生活能力之重視。
操行分20%:作為最為公允的占比核算,操行分以班級“班規(guī)”為章程,以大數(shù)據(jù)為載體。雖然對于藝體活動的加分稍得商酌,且各項加扣分標準尚在雛形,依法走到略感吃緊,但總體的分數(shù)加減可謂是相對公允而精確的。此次對于操行分的統(tǒng)計,間接催生了后來煌煌威儀的班級憲法與“綜合素質(zhì)測評”占比的第一次微調(diào),也是因了“班規(guī)”未成又立法與藝體活動加分幅度過大等問題的暴露。
評價小組、班委會及班主任20%:以班級管理者們的視角施以評判。評價小組由班主任陳舜老師提名,班級投“信任票”的形式選出小組成員,而此次的評價小組,則眾望所歸地由班主任/英語陳舜老師,數(shù)學郭淼老師,語文章念老師(遠程評價),班長李晨舟組成。班委會,則由李晨舟門下自行組建班底:蔡鎮(zhèn)宇、岳麗錙自是理所當然,但令全班成員耳目一新的是,陳老師魄力安排時任代理班長王禹卓加入了班委會隊伍,以對前半學期每位同學的表現(xiàn)作出評價。班主任,則是以班級最高管理者之身份,對每個個體作出集學業(yè)、常規(guī)、特長等“因材施教”式的評價。
相較于其余班級或“獨斷專行”,或“全面尚乏”的綜合素質(zhì)測評機制,十二班的七大互相制約卻全面而力求公允的比例分布,可稱得上出類拔萃了。而面對如此瑣細的數(shù)據(jù)匯總,十二班竟只用時堪堪一周,卻滴水不漏地圓滿完成。
“人都是逼出來的”,此話也是當真適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