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職業相關。
僅列舉數據以回答第一問:“貴在哪里?”,無法提供解決方案。
(提供的數據源自北京地區2017年醫改價格調整)
一、門急診的掛號費改為醫事服務費
正規渠道掛號,按醫院和醫生級別,自付1~60元。
醫事服務費不是這50~100元就給看病的醫生了,是醫院運行、補助藥品、醫院管理的全部費用,真正看病的醫生到手還是1~10元...
當然,黃牛倒手之后就天價了,非正規渠道暫且略過不提。
二、床位費有所提高(既往價格——現今價格)
普通床位費:28元——50元/天。
但是依然不貴啊,在京城隨便一個3星連鎖酒店都250+元/天~
三、操作費用有所提高(既往價格——現今價格)
1、二級護理費:7元——26元/天,三甲醫院患者最輕的基本都是二級護理,護士每天轉病房;
2、特級護理費:25元——75元/天,特護患者每天測3-6次生命體征(體溫、心率、血壓),上特護的意味著病情重,很多患者液體一袋又一袋,抽血一次又一次,在床上解大小便后留便樣換被單,除了按規定的醫療操作需要護士過去外,經常會按鈴護士需要沖過去;
3、靜脈注射:1元——5.5元/次,需要抽液、化藥、消毒、注射,不過有數據帝說翻了4倍多呢!
4、靜脈抽血:4元——26元/次,需要找靜脈、綁壓脈帶、消毒、抽血、按壓;
5、換藥:3元——11元,準備換藥盤、去除原有敷料、消毒換藥、覆蓋新敷料、扔垃圾;
5、闌尾切除術:234元——560元,主刀第一助手第二助手器械護士巡回護士站1~2小時的勞動;
6、頸椎病推拿治療:25元——43元;
7、普通拔罐:3元——18元。
醫生、護士、技師提供的軀體勞動真心是非常非常廉價啊!
三、檢查檢查有所下降(既往價格——現今價格)
1、頭部CT平掃:180元——135元;
2、MRI:850~1000元——400~600元;
3、PET-CT:10000元——頭+體7500元,體5500元。
四、取消藥品加成,藥費普遍降低20%
看了上面列的數據,貌似掛號費不到一個KFC全家桶,一天50元的床位費,操作費略有提高,檢查費略有減少,藥物也降價了,打眼一看不至于花很多錢對吧?
但現如今醫療環境經過幾十年的博弈,為了防漏診防醫鬧,即便再簡單的病,接診后也恨不得從頭到腳仔細全面檢查一遍,生怕漏診被砍死,消耗的醫患雙方時間精力儀器設備暫且不說,一套檢查費用就破千上萬~
附:醫患矛盾之我見
加上治療的藥費,現如今慢病(冠心病、高血壓病、糖尿病、血脂代謝異常等)患者越來越多,日常口服藥長期積累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附:給冠心病患者算筆明白賬
而且,老百姓最怕的是得了大病:急癥、重癥、腫瘤...
1、全自負藥費:
淋巴瘤的化療藥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注射液)500ml:50mg=19950元/支;
肺癌靶向治療藥物可超過10000元/月;
2、器械費用:
近來冠心病高發,很多人都聽過“冠心病放支架”,即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冠狀動脈腔內形成術(PTCA)+支架植入術,造影檢查過程一般10000~20000元,進口支架20000~30000元/個,北京醫保自付30%,折合一個進口支架自付6000元起;
骨折內固定的鋼板10000~30000元/塊,鋼釘3000~6000元/個;
3、重癥患者的呼吸機、透析機、PICCO監測儀,進入ICU基礎花費可超過10000元/天;
4、血、白蛋白,尤其是需要捐一用一的情況。
附:臨床用血二三事
新發腫瘤逐漸上升,慢病越發年輕化,放開二孩母嬰需求增加,患病人群越來越多,醫務工作者逐漸流失,就診剛需始終存在;
互信無法建立的情況下,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加在患者身上的檢查項目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細,花費也越來越高...
事實現狀赤果果的存在,短期內又無法解決~
上文的計算更多是面對享受北京市醫保承擔70%費用的患者,入院交了押金需要從兜里掏的不那么多;
但外地進京患者先自己墊付所有費用再回當地按比例報銷的呢,從外地折騰到北京除了吃住行的費用,哪那么容易一次性拿出幾萬幾十萬的治療費?
附: 師兄的醫療科普:外地患者進京就診不完全攻略
還是那句話簡單明了:沒啥別沒錢,有啥別有病~
還有一句話殘忍粗暴:有招想去,沒招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