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一個銀行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銀行人的孤獨。
?一?
盛夏的午后,極為燥熱,到網點辦業務的客戶異常的少。大堂經理在廳堂里有事沒事的四處巡視,想要坐下休息一會,又怕有客戶隨時進來,習慣性的把手放進褲兜里想掏出手機,看了看四周的監控,又默默地把手縮了回去。
這時,廳堂里來了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大堂經理立刻熱情的迎了上去:“阿姨!您好!請問您需要辦理什么業務呢?”中年婦女沒有回答。于是大堂經理追問:“您告訴我需要辦理什么業務,我好為您先取個號,或者把單據先準備好。”中年婦女還是沒說話,甚至沒有多看她一眼,徑直地走向了柜臺。
大堂經理無奈的笑了笑,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三尺柜臺,坐柜四載,我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看到大堂經理遇到這樣的情況了。
在銀行,大堂經理作為營業網點最先與客戶接觸的銀行人,經常都會面臨非常尷尬的處境。客戶太多,沒有三頭六臂應付不過來;客戶太少,廳堂偌大站在哪里都不自在;最怕的是空氣突然安靜,看見客戶走進大廳,很熱情的迎上去,卻被客戶冷臉相對,視而不見。
不幫客戶填制單據,客戶說你服務不好;幫客戶填制單據,客戶不僅覺著理所當然,填錯了被罵不說,風險你還得自己來擔。不主動營銷,領導說你工作不積極;過于主動營銷,客戶不是覺著你煩就是覺著你另有所圖。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崗位,就是這樣的銀行人,卻總要在最尷尬的處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源自于她內心的強大,源自于她懂得如何與自己孤獨的相處。
獨處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能在無知己,不被理解的境遇中找到自己獨有的樂趣和堅持下來的理由。
?二?
曾有人這樣的詮釋“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小孩,有瓜果,有走獸,有蟲蟻,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但那一切都和你無關,這就叫孤獨。
有一次,一位與我同一年畢業考進事業單位的朋友到網點來辦理業務。他很認真的看著我說:“真羨慕你們啊!大熱的天,在里面吹著空調,坐著辦業務,工資還挺高,哪像我們日曬雨淋的經常在外面跑,才拿那么點工資。”我當時只是苦笑了一下,并沒有刻意的去解釋。
在大多數外人看來,銀行無疑是高薪又體面的金飯碗職業,然而他們卻不懂得銀行人的孤獨。
任務重,指標難,壓力大;朝八晚九的工作節奏;全年無節假日;加班、開會、培訓、考試等都是家常便飯;職業病的威脅;工資薪酬的不穩定;每天都在面對形形色色的客戶;常常都在應付各種各樣的考核與檢查;很多時候連說好的一場聚會,都遲遲不能如約而至……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銀行人的孤獨只有銀行人才能懂,銀行人的孤獨不是寂寞,寂寞讓你感到慌張,孤獨則讓你變得強大。那些別人眼里的羨慕,無限的美好,人情味的十足,都與你無關。
懂得孤獨才能學會獨處,學會獨處,是讓自己的內心歸于平靜,不刻意,不強求。
?三?
三尺柜臺,人生幾載。常常有客戶覺著我很乏味,也很無趣,一邊手忙腳亂的把單據現金遞進來讓我為其辦理業務,一邊抱怨自己排了多久的隊,填了好幾遍都寫不對的單據,一邊又嚷著其他銀行如何如何的好,你們銀行如何如何的不好。
我常常以愚者自居,既不爭也不辯,只是笑而不語。或許是我天性不宜交際,不懂得如何寬慰別人。
這讓我想起周國平先生說的話:“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愿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的時候最輕松,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選擇獨處,是從喧囂的人群中找回自我。
作為銀行人,我們有太多的無奈,有太多的不被理解,有太多的辛酸和委屈,縱使我們無力去改變這個世界的軌跡,但我們絕不會坐以待斃。學會獨處,是對其最溫柔的反抗,不嬌柔,不做作,不暴躁,不強勢,簡單而致命。
每當我加班到很晚,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著這個城市的車水馬龍,看著街邊閃爍的霓虹燈,我常常會想起作家張小硯說過的那一句熱淚盈眶的話:“后來許多人問我一個人夜晚踟躕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卻不是孤單和長路,而是波瀾壯闊的海洋和天空中閃耀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