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連接器與查詢構造器

總結:同之前版本相比,ThinkPHP5的數據庫操作對底層進行優化設計,對各種操作進行了高級封裝。既可以直接使用連接器進行高效的原聲查詢,也可以使用封裝好的查詢構造器進行直觀便捷的查詢,為模型操作打下了基礎。
連接數據庫
配置方法:
1.靜態連接:應用/模塊中的數據庫配置文件database.php
2.動態連接:入口類Db.php中的connect(參數(數組和字符串))方法
動態配置連接字符串:mysql://root:1234@localhost:3306/thinkphp#utf8
數據庫類型://用戶名:密碼@數據庫地址:數據庫端口/數據庫名#字符集
總結:操作數據庫的第一步就是數據庫的連接,TP5提供了強大靈活的連接方式,特別是惰性鏈接支持,極大提高了連接效率(db()助手函數不支持),使用戶的關注重點放在業務邏輯上,不必擔心連接問題。
原生SQL查詢
Connection類
1.query(sql語句字符串,[參數綁定]):讀操作,select。
2.execute(sql語句字符串,[參數綁定]):寫操作,insert,update,delete。
Connection類實例通過入口類Db靜態自動調用,不用顯示寫出。
參數綁定:防止SQL注入,用命名占位符進行參數綁定。
//1.查詢操作:工資大于4000元的員工信息,用命名占位符進行參數綁定$sql = "select name,salary,dept from staff where salary > :salary";$result = Db:query($sql,['salary'=>4000]);
//2.更新操作,將id=1004的記錄,salary增加1000$sql = "update staff set salary = salary+1000 where id=:id";Db::execute($sql,['id'=>'1004']);
//3.插入操作:默認添加到表的尾部的$sql = "insert into staff (name,sex,age) values (:name,:sex,:age)";Db::execute($sql,['name'=>'Alert','sex'=>1,'age'=>33]);
//4.刪除操作:id=1010的記錄$sql = "delete from staff where id=:id";Db::execute($sql,['id'=>1010]);
總結:因為數據只能識別并運行原生SQL語句,所以對于數據庫的一切查詢操作,最終都要歸結到原生查詢。包括后面要學到的,利用查詢構造器來進行增刪改查操作,最終仍是調用連接類Connection對應方法完成。
查詢構造器工作原理與鏈式操作
1.查詢構造器的工作原理?

2.什么是鏈式操作?為什么要用鏈式操作?

3.數據表的查詢條件是如何生成的?
table,field,where
4.如何用查詢構造器實現數據表的增刪改查(CURD)操作?
查詢條件生成的三種方法

新增與更新操作
1.新增
insert(['字段'=>'值'])
insert(['二維數組'])
2.更新
update(['字段'=>'值'])
setInc/setDec('字段',步長)
查詢與刪除操作
1.讀取
find(主鍵)
select(主健)
2.刪除
delete(主鍵)
delete(true)
總結:查詢條件的調用次序是生成SQL條件的次序,推薦使用閉包,來生成查詢條件,不僅功能強大,而且便于擴展。
模型入門知識
1.什么是模型,有什么用?
模型是對實體的抽象描述,快速直觀的展示出實體的特征。
2.模型類中有哪些屬性和方法
1)模型類的屬性和方法需要在基類Model.php;
2)Model.php類位于public/library/think/Model.php;
3)該類是一個抽象類,不能被實例化,必須由子類繼承并實現內部全部抽象方法。
模型的創建與使用方法
1.模型于數據表的對應關系

2.模型與數據表的區別與聯系
區別
分工不同:Db類負則數據表的訪問,模型專注于業務邏輯處理
返回值不同:Db訪問返回數組,模型操作返會對象
聯系
模型最終仍需調用Db類完成數據表的查詢操作
3.如何創建模型
1.手工創建:在喲ing用或模塊下創建模型目錄model,并在該目錄下創建與數據表同名的類文件:如User.php對應user.dbf表;
2.命令創建:在當前項目目錄下,用命令:php think make:model模塊名/模型名,會自動創建指定位置和命名空的空模型,并自動與數據表綁定;
php think make:model index/student
3.模型創建完成后,會自動獲取當前數據表名稱$table,表中所有字段信息$field,主鍵$pk和數據庫配置信息$connection。同時會自動繼承基類Model中所有屬性和方法,protected類型在本模型中使用,public類型還可以在控制器使用,靜態方法大多直接用在控制器,進行CURD操作。
4.如何在控制器調用模型
1)實例化調用:
用new生成模型對象;
用模型對象處理相關業務;
2)靜態調用:
通過靜態查詢直接將一個空模型轉為數據模型;
再調用相關方法完成增刪改查操作;
3)不推薦使用助手函數model()和添加模型類后綴
5.模型數據訪問的方式
模型訪問方式
控制器訪問(外部):用模型對象:$model;
模型訪問(內部):用偽對象變量:$this;
通過模型和表中添加數據
1.什么是CURP操作?

2.Create創建數據

1)數據創建過程可以觸發很多操作,非Db操作可比;
2)靜態調用的實質其實仍是實例化調用,只是將CURD方法進行靜態封裝;
3)saveAll()方法實際上是通過多次執行insert語句完成,很少用到;
4)理論上講,通過模型向表中添加數據,盡可能都采用靜態方式。
通過模型更新表中的數據

1)不允許無條件更新,必須設置更新條件;
2)可以將更新條件,如主鍵寫在更新數據中,方法可以自動識別;
3)更新條件可以使用閉包,完成更復雜的業務邏輯。
通過模型來查詢表中的數據
1.ORM模型(對象關系映射)
ThinkPHP5實現了基于ActiveRecords模式的ORM模型

2.Read讀取操作

1)原則來說,查詢都應該采用靜態查詢方法;
2)盡可能采用get()和all()方法代替find()和select();
3)牢記一條原則:一個模型對象實例應該唯一對應數據表的一條記錄;
通過模型來刪除表中記錄

1)delete()方法不要傳任何參數,它只刪除當前模型對象對應的記錄;
2)destory()中的刪除條件,推薦采用閉包方式;
3)推薦用軟件刪除替代該方法,即用更新的方式來實現刪除操作。
模型讀取器和修改器設置方法
1.模型的讀取器
觸發條件:當用模型對象讀取表中字段的時候;
應用場景:日期時間字段,集合或枚舉數據,數字狀態與文本轉換,字段拼裝;
設置位置:在模型中設置,訪問屬性通常為protected,不允許外部直接訪問;
方法名稱:get屬性名稱Attr($name,$data=[])。

2.模型修改器
觸發條件:當用模型對象向數據表中心增記錄或更新字段值的時候;
應用場景:日期時間字段,集合或枚舉數據,數字狀態與文本轉換,字段瓶裝;
設置位置:在模型中設置,訪問屬性通常為protected,不允許外部直接訪問;
方法名稱:set屬性名稱Attr($name,$data=[])。

修改器的工作原理圖

總結:模型的獲取器與修改器,是模型中最常用的自定義方法,配合后面要學習的驗證器,可以讓用戶更安全的讀取數據表中的數據。
模型數據類型轉換屬性
類型轉換

總結:通過配置屬性值的方式,來完成寫入數據的類型自動轉換,比用修改器和讀取器更加靈活方方便。如果數據處理邏輯不復雜,推薦使用這種方式來替代傳統的讀取器和修改器方法。
ThinkPHP數據庫與模型(原文地址)
結束。
你們的支持也是我前進的動力,非常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