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讀了《你經歷了什么?:關于創傷、療愈和復原力的對話》(作者: [美]布魯斯·D.佩里,[美]奧普拉·溫弗瑞),以下是摘錄。
對于因創傷而導致應激反應系統發生變化的人,尋求平衡會成為一種令人精疲力竭的挑戰。為了避免痛苦,人們可能會采取極端的調節手段,比如成為一個取悅者,不斷順從他人的要求,努力給別人他們想要的東西,保持低調,不惹任何人生氣。你會發現自己做的許多事都是為了避免沖突,確保與你互動的人感到滿意。
你的心跳會調節你的情緒能量。強勁、平穩的節律能夠給你帶來一種平靜的感覺。而快速并且不連貫的心跳甚至會讓最健康的人也感到恐慌。
持續的高度警覺狀態會對你的整體身心健康造成破壞性的影響。長期壓力與焦慮、抑郁、中風、心臟病和糖尿病等疾病之間的相關性是真實存在的。
對我來說,要恢復自身的節律,最迅速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去大自然中走一走。只專注于自己的呼吸、穩定的心跳,認真觀察一棵樹的靜止、一片樹葉的復雜,把自己放在萬事萬物的中心。
佩里醫生:節律對于健康的身體和心智都是至關重要的。每一個人都能想到一些讓他們感覺更好的節律,比如散步、游泳、音樂、跳舞、海浪拍打沙灘的聲音……
隨著我們逐漸長大,我們會找到屬于自己的調節方式和節律。一些人喜歡散步;另一些人會沉浸到工作中或者騎自行車。感覺到步調紊亂、焦慮或沮喪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調節方式,而這些方式中共同的元素就是節律。節律可以調節我們的狀態。
當生活中的某些挑戰讓我們失去平衡的時候,壓力就會產生——偏離調節好的“設定值”,失去平衡,進而開始失調,感覺到不舒服和痛苦。只有恢復平衡,我們的感覺才會好起來。擺脫痛苦——恢復平衡——激活大腦中的獎賞系統。所以我們回到平衡狀態時會感覺快樂——比如從寒冷到溫暖,從干渴到滋潤,從饑餓到飽足。
平衡是健康的核心。當我們的身體系統處于平衡狀態,當我們與朋友、家人、社會和自然保持平衡時,我們的感覺和功能才會達到最佳狀態。
身心健康的根基就是節律和良好的調節狀態。
一個人構建關系的能力,幫助他人調節以及自我調節的能力,給予他人獎賞以及獲得獎賞的能力,是連接家庭和社會的黏合劑。
大腦是創造意義的機器,總是努力去理解世界。如果我們對于世界的認知是“人都是好的”,那我們就會從他人身上發現期望中的好,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投射這種期望,從而真正激發出他人好的一面。我們的世界觀會內化為自我實現的預言,投射我們的期望,最終得到我們期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