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孟郊的《游子吟》流轉了千年,在當下看來,還是那么的溫暖、感動。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一個熱搜悄悄的出現在微博上,即:你的父母在你的包里放了些什么?網友們的回答也是奇葩不斷,笑料百出。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山東那位“煎餅俠”——行李超重30斤,滿滿的都是母親剛烙下的煎餅,為此76歲的母親花了7個小時。于我而言,即使是玩著7個小時的手機,看7小時的電視,打7小時的游戲,可能還得歇一歇,因為實在是累。何況是烙7小時的煎餅呢。可是有人不會,她可以一天一天的織著毛衣,一夜一夜的納著鞋底……只為了她的孩子能舒服一點;他可以一日一日重復著繁瑣的工作,頂著炎炎烈日奔波,開著怎么也開不完的會……只為了他的孩子們能過的快樂一點。她們就是父母呀,總是把最好的一切,最輕松無憂的生活留給我們的父母呀。
昨天姐姐去參加大學室友的婚禮,回來跟我講,終于知道為什么婚期會提前。我戲謔的說,莫非是懷孕了?可惜不是啊。室友父親生了嚴重的病,儀式上,父親扶著女兒的手,母親扶著父親慢慢地走向新郎。作為一個旁觀者,只是想到這個畫面,就突然有種想哭的沖動,何況是親身經歷的人呢。常聽人說,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可當意外真的到來,我們又應該做些什么呢?
談起16年的夏天,熱,是我對它的第一反應。所以,怕熱的我一直躲在空調屋里乘涼,鮮少外出。而我的父親,在南京工作,從早上八點到11點,從兩點到五點,再從晚上7點到深夜。因為老板的要求,必須在十一以前將工程完結。高強度的工作讓他身體吃不消,連日的暴曬讓他背部起泡,甚至還有一個又一個的監理來檢查,這里不行,那里不對……可是,他都選擇咬牙隱忍下來了。雖然偶爾也會在電話中抱怨,也會說不干了,回去吧。但是沒有,那個夏天,一次都沒有回來,他熬過了酷暑,順利的完成了任務。但是像陀螺一樣的父親呀,一直在不停的轉呀轉……都沒有真正的停下來休息過,而這一切,僅僅是為了讓我們家能過的好一點,我們的生活能過的好一點,他的孩子能過的舒服一點。并且,從來不求回報。
媽媽常說,爸爸很摳門,皮鞋破了不肯換,衣服爛了不愿買。但是對他的孩子,卻是非常的舍得。我和姐姐是她們唯二的掌上明珠,雖然爸爸沉默寡言、不善言辭,但是愛卻半點沒有雜質。雖然,我還記著去年父親節的時候給爸爸打的電話,電話接通沒講兩句就已經斷了。爸爸,你說是不是不愛你的小棉襖了。不過也是,那個天,估計小棉襖也已經不受歡迎了吧。
好像媽媽織的毛衣總是要比外面買的暖和一點,我的母親脊椎不好,這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有了,至今也沒有太好轉,只要長時間的低頭,肩膀就會酸的厲害。盡管這樣,每次回家的時候總能看見她拿著針線在織著毛衣、鞋子,肩膀酸了就停下來捏一捏再低頭進行為完成的“事業”,好像永遠也沒有盡頭一樣。因為即使“竣工”了一件之后,總是還有下一個。
高二那年,學校因為高考放假。晚上,我便和母親一起去學校前的護城河看考生們放孔明燈,順便也出去透透氣。因為需要過一段馬路,我看四周也沒有什么車,于是便想著快速跑過去。但是在距離我五六米的地方卻突然出來一輛車,而我直接被一只手拉回了路邊……我不知道多大的力氣、多迅速的反應才能直接將一個奔跑的人從路中間拉回路邊。我只記得,我的第一反應竟然是跟她講,我可以過去的。回想起來,真是止不住的后悔。是啊,路本不寬,車的速度也不算快,這點距離我完全可以過去…可是,萬一呢,萬一沒有過去,那又會怎么樣。我的媽媽,她不能冒著這個風險呀。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可是今天的我們,已經很少有時間能陪著父母。我們的生活漸漸被網絡、同學占據,這些最親近的、最掛念的、最愛的人卻往往是被忽略了的。而對于日常生活,父母對我們的了解,也遠遠沒有同學、朋友來的多。能說是父母比不上同學么?不能啊,血脈相連,愛引羈絆。
回到開頭的問題,不論意外與明天哪一個先到來,我們都應該認真的過好今天,讓每一天都過的充實。更要在有限的生命和時間里,花出更多的精力,去愛我們的父母。那個曾教會我們穿衣走路、引領我們長大成人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