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到文學作品時,對作品中的故事很著迷,恨不得一下就把書讀完,也許就是這樣的讀書方式,使得自己沒有認真的領會文中的遣詞造句,關注故事情節而已,所有的書讀作故事書了,包括現在也一樣,對于故事情節連貫的小說,就一口氣的讀下去,忘了時間。聽了劉主播講的《暢銷作家寫作全技巧》,了解了文學作品創作的一些方法及一些注意的事項,對文學作品的解讀有了新的理解,對文章的框架結構有了新的認識。
會寫是大多數人都具備的能力,但要寫出文學類的文字,那就不單單是會寫就能解決的。首先要確保文字的正確性,寫出來的東西要讓別人能理解,能夠保持文字的嚴肅性,在用網絡詞表達的現代人,對一些詞的曲解、延伸、造詞,本意是是表達多樣性和趣味性,但有的人卻不知它正確的寫法和用法,用這樣的文字來表達的效果肯定是不佳的。寫作對于大咖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他們對文字的運用自如,吸引了大量的粉絲關注他們的作品。他們對文字的編排得心應手,在書中就講解了寫作的一些技巧:新穎的題目、搭建文章框架、注意用詞、堅持練筆、文章要不斷的修改、對不如意的推掉重寫等等。
在寫作文的時候,這些問題也注意了的。但是作文的寫作與文學的創造在要求上不一樣,特別是要寫一些給別人看的文字,那就要了解別人喜歡看怎樣的文字、關注的怎樣話題、怎樣的語言?,F在網絡中流行的小說:穿越、盜墓、玄幻,這樣的一些賣點得到了很多的點擊率,這樣的文字是難登諾貝爾文學獎殿堂的,作為傳統的文學作品,內容中有“刺”,這根刺引起了讀者們的共鳴,這樣的刺會貫穿于作品的過程中,對社會中的一些普遍問題有深刻的認識,在文學作品中反應作者的情懷和引起讀者的思考。
有的文學作品讀后,除了故事情節就記不住什么了,久了連故事的情節都忘了。但是讀寫作深刻的作品,在讀的過程中會引起深思,與自己的心路歷程相同或相似的描述時,會跟著這樣的情節心情起伏跌宕,感同身受。這就是作者在作品中的文字發生了魅力;有的作品在讀完后感覺意猶未盡,給自己無盡的想象,就是作者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沒有把話說的很明白、講得很清楚、說得很平淡。
在文學作品中,對話是必不可少的,對話的作用很多,可以通過對話反映人物的性格、事件的發展、矛盾的突出、顯示文章的脈絡。寫好對話:要把每個人物所說的話符合每個人的角色特點、表達要清晰、能夠控制對話、對話對作品有推動性。特別是控制對話,不要人物話還沒有表達清楚,話就斷了,人物的對話不能到達作品需要演繹的程度,與事情的發展沒有聯系,對話的內容表達重要,描述每個人物說話的特點和語態更是重要,是從這些描述中突出人物的特點。
寫作的儀式感,沒有創作過,最多是做作業時,要把準備工作做好,寫文章也一樣,把需要做的瑣事放在一邊,才開始寫作,就專心的進入深度寫作的狀態,不要受外界事物的打擾。我看過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寫作的描述,他每天都是在固定的時間做所有的事情,其余的時間全是用來寫作,他這樣重視寫作的儀式,他寫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自己缺乏的這樣的儀式感,總是自認為這樣沒做好那樣沒準備好,一直不動手去寫。
自己的經歷是很有限的,生活中單調乏味,要有寫的東西,需要不斷攝入,通過看書、看漫畫、看新聞了解生活中的知識和增加自己的閱歷,讀別人寫的文章,不僅可以了解別人對事物的看法,還可以了解文章的寫作特點和用詞等。要隨時觀察、隨手記錄。寫得不好的文章和文字要有舍棄的勇氣,推到重寫,讀得自己都不喜歡的文字,別人又怎樣能夠容忍呢?自己在讀自己的作品時,自己要放在讀者的位置,而不是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樣,越看越舍不得,要有批判的心態去閱讀、舍棄。
寫作的技巧很多,掌握了技巧,最重要的是要動手去寫,確定自己的寫作目標,不管寫得怎樣,堅持不斷的寫,在寫的過程中,不斷的運用寫作的技巧,從簡單的開始寫,不斷的擴大自己寫作面和內容,不管能不能成為作家,在自己需要表達內心的時候動動手,遇到有感的時候通過文字來表達自己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