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入28推學習到現在,近4個月了,大咖培訓也快滿1個月了。在28推的年輪上經歷一個季度的歷練,有種說不出的感覺。進入大咖培訓后的最近半個多月,很多公益培訓曾經一起奮斗,有說有笑的戰友漸漸淡出了視野,離開了這個江湖,同時每天又有新的面孔,新的血液注入新媒體圈子里,生生不息。有人星光熠熠,就有人黯然謝幕,生命的規律也不過如此。最近,爆炸的天氣和爆炸的單位瑣事,自己也變得有些消極。工作和生活一樣,有高潮就有低谷,生理激素不可能永遠在亢奮狀態,執行力總有不在線的時候,所以需要這樣一篇長文,來復刻3個月內自己到底經歷了什么,以喚起內心深處的血性。
你追我趕的“28”精神
說起預備任務,當時覺得這個任務的門檻很高,競爭激烈。后來才發現,只要稍微用點心,進入前100不是問題。這個任務,讓我初次感受到在28推做任務的氛圍,不是戴個耳機,捧杯可樂,左耳進右耳出的聽課,而是實戰,實戰,實戰。有競爭,就有淘汰。這個社會就是這樣,優勝劣汰。自己選擇的魚塘主要是:vx群和扣扣群,從最簡單的玩起來,越玩越精才是王道。每當自己做了會任務后,發現沒過多久就有人超上來,于是激勵自己繼續做任務,這種你追我趕的態勢是28推實戰培訓的精髓和魅力所在,而我們都能感受得到。
以點概面分析推廣的本質
現在看來,這或許是一個很基礎的任務。這個推廣值的算法,成功邀請一個人頭+1,3個點擊同樣+1,所以除了最初的朋友幫忙邀請,更重要的是找到對新媒體感興趣的陌生人,完成推廣。想要完成推廣,無非找到3樣東西:魚塘,魚和魚餌。
魚
說白了就是流量,就是用戶。所有的魚都是帶有標簽化的。比如這個任務中,我希望自己能鎖定扣扣群和vx群里面對新媒體感興趣的年輕人。這一類人就是我要找的魚。這些魚可以存在一些范群中,比如朋友群,親人群,同學群,工作群,交友群等等。也能存在于一些精準群中,比如自媒體群,vx交流群,新寫作群等等。
魚餌
魚餌當然是吸引魚上鉤的東西。只要是魚感興趣的東西,都是魚餌。可以是一篇文案,一段話,一份資料。只要是能吸引到魚的,就是好的魚餌。比如這個任務,我在扣扣群進行推廣的時候,通過不斷搜索自媒體群,加群,群發,各個私發自己準備的這段文案。如下(現在看來這段文案寫得太啰嗦,重點抓得還不夠明確)
“這是一個營銷過剩的時代,
你可能認為這是一個廣告,那么你果斷關掉。
你也可能認為這是一個機會,那么你點開看兩眼。
無論是各種號,
一個專業的自媒體人所應具備的綜合素質,
打造一兩篇爆款文章簡單,
想要長久的穩定收益難上加難,
自媒體人的紅利期已過,大浪淘沙,
只有專業,專注,資源共享”
通過一段話,吸引魚們點擊連接,完成推廣任務。這里有一個好玩的事,當時推廣的時候,在幾個500到1000的大群里挨個私發,當時覺得效果不好。318任務結束后沒再推廣,推廣值在180左右。前段時間看推廣值變成260了。也就是說有240個人可能在這幾個月陸續點擊了我的連接,至少進行了查看,互聯網推廣這件事本來追求的就是概率,由此看出文案這個魚餌是非常關鍵的。沒準就是有人點擊了我的連接才看到,覺得不錯,就報名了大咖講堂,只是我不知道而已。牟老師讓我們做這個任務,不光磨煉了我們的推廣基礎,同時也讓我們廣撒魚餌,這么多同學這么大的流量推廣,總有上鉤的魚不是嗎,這種四兩撥千斤的借力思維值得我們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