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易經64卦,傳說張天師傳到第64代就沒了,是真的嗎?
張天師不是神話故事中的人物,而是活生生存在的,并且代代相傳。歷代張天師都受到朝廷敕封,統領正一道,位高權重。
不過,臺灣有六十四代的張天師,大陸也有六十五代的張天師。兩代張天師怎麼會同時存在?
天師道(正一道)是張道陵創立并由其子孫世襲相傳,從第4代開始歷代子孫都住在龍虎山中,一直到63代天師張恩溥。1949年大陸解放,張恩溥去往臺灣,當時攜帶長子張允賢和祖傳“玉印”及“法劍”一口。2009年6月10號,張道禎宣布承襲嗣漢道教第64代張天師。
《水滸傳》的開頭,是從一場瘟疫開始的。? 大宋仁宗嘉右三年,京師瘟疫盛行,傷損軍民甚多,仁宗減免稅負、大赦天下以抗衡瘟疫。不料瘟疫越來越盛行,正當仁宗無計之時,范仲淹奏請天師祈福以降瘟疫。仁宗大喜遂命洪太尉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來朝禳疫。 洪太尉一行來到龍虎山上清宮求見天師,卻被主持真人告知天師不在宮中,而在龍虎山頂或云游四海行蹤飄忽。太尉正愁如何得見時,主持真人謂太尉“志不誠”故不得見,洪太尉只好獨自上山求見天師以顯心誠。一路上,太尉經歷老虎和蟒蛇的驚嚇之后仍不得見天師,只得怏怏回至方丈處。次日,太尉游山行至“伏魔之殿”,竟不顧眾道士的勸阻,打開“伏魔之殿”的大門,放出妖魔,遂致大禍。他吩咐從人,隱瞞走妖魔一節,假報天師除盡瘟疫,得到仁宗賞賜。
? ? ? 書上說,這場瘟疫發生在嘉佑三年,宋仁宗時期,正值北宋盛世。
對外,大宋朝享受著澶淵之盟留下的和平紅利。盡管每年要付出一定額度的“歲幣”,但在宋遼“貿易戰”中,換來了更高的收益。不光節省了大量的軍費,開放互市的雄、霸二州商業繁榮,彼時的“雄安新區”,年貿易額世界領先。
從人才上來說,當時也是名臣倍出。尤其是一年前的那場科舉,堪稱神仙打架。程朱學派奠基人程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張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蘇轍,都在那場科舉中脫穎而出。還有名聞天下的蘇東坡,都未能進入三甲。所以,那場科舉被認為是“千古第一榜”。
如此太平盛世,被一場瘟疫打亂了。
瘟,指的是傳染病;疫,傳染性更強。《說文》的解釋是:疫,民皆疾也。
對付瘟疫,中國自古都是非常重視的。宋朝更是如此,但是經濟發展越好,瘟疫越容易爆發。因為人口聚集和快速流動,為瘟疫由滋生到暴發,由一地突發到向各地傳播埋下了隱患。
據統計,兩宋三百多年,共發生了大規模的疫病近四十次,其中發生于首都的疫病有二十多次,占了一半以上。
對老百姓來說,瘟疫威脅的是自己和親人的生命。對于國家來說,則關系著穩定的大局。
宋仁宗聽說“京師瘟疫盛行,傷損軍民甚多”之后,就下了一道詔書,主要內容是兩個方面:
一面降赦天下罪囚,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
一面命在京宮觀寺院,修設好事禳災。
這兩個方面,對控制疫情起不了關鍵作用,果然,接下來的疫情更加嚴重。“不料其年瘟疫轉盛。”
疫情重了,除了治療、還會有恐慌,更要防止各種謠言滿天飛。
如果,有人非要說,瘟疫是遼國的間諜搞的鬼,因為大宋發展的好,遼國不希望大宋發展這么好好,遼國就派間諜來投毒,如果不是人為投毒,為什么遼國沒有疫情?
不管怎么解釋,總有人深信不疑。而且,很多人還專門挑著謠言來相信,所有官方的消息,都認為有陰謀。
這時候,名臣范仲淹上奏了。
“目今天災盛行,軍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人遭縲紲之厄。以臣愚意,要禳此災,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奏聞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
他的建議是,派人去龍虎山請張天師赴京,搞一場盛大的法事。
《水滸傳》畢竟是小說,在這件事上有不少虛構。
首先,這一年范仲淹已經去世六年了。這一點,作者或許不是不知,但國難當頭,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文正公出來想辦法,更能令人信服。
其次,這一年歷史記載上并沒有瘟疫,不過有洪水,這一點,作者可能也知道,所以,去龍虎山請天師的,是“洪”太尉。梁山八百里水泊的形成和洪水也是有關系的,所以,這一年作為《水滸傳》的開篇也很微妙。
另外,宋仁宗要請的虛靖天師,當時還沒有出生。這一點,作者可能也了解,因為《水滸傳》主要的故事都發生在宋徽宗年間,虛靖天師恰好也出生在那時。宋徽宗召見他時,恰好是一個《水滸傳》中描寫的道童形象。宋徽宗問他:“你在龍虎山住,有沒有見過龍虎?”虛靖天師情商極高:“老虎常見,今日始睹龍顏!”
歷史上,宋仁宗倒是也請過張天師,不過具體祈禱的是不是瘟疫,不詳。《水滸傳》能把這些蛛絲馬跡串聯在一起,作者實在是文章高手。
那么,在《水滸傳》中,大宋王朝的這場瘟疫,為何非要請張天師呢?
首先,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雖然,宋朝政府已經有了為民間提供醫療服務的機構:翰林醫官院、惠民和劑局。但在嚴重的疫情面前,能起到的作用是微乎甚微的。當時沒有能力建火神山和雷神山,也沒有專業的鐘南山,只能去龍虎山。
其次,龍虎山的張天師世家威望甚高。從某種意義上,相當于當時社會的精神領袖。而且,在過去,道士本身也是醫師,請他來京城,相當于給百姓服下定心丸,能否治好病再說,先安好神。
最關鍵的是,請張天師的舉動可充分體現政府的誠意。《宋史》記載,公元1054年有一次“京師大疫”,也是宋仁宗,當即令太醫配置藥方,并從自己的私人財物中拿出兩只犀牛角,其中一只是極為名貴的通天犀。內侍認為這種寶貝不可多得,萬一給老百姓用光了,以后很難再找到,希望能夠留下來供皇帝專用。宋仁宗卻強調百姓最為貴重,相比之下,所謂的寶貝又算得了什么,當即“碎之”,摻入藥中救濟百姓。從現代醫學上來看,犀牛角對防止瘟疫也許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宋仁宗這一舉措贏得了民心。
宋仁宗這一切做的都好,只是,派去請張天師的官員,實在不怎么樣,《水滸傳》中,正是因為那個洪太尉,才導致了妖魔放出,好漢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