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回來一通忙碌,接到言言后,回到小區發現還很早,于是和言言說好把車洗干凈。諾諾得知消息,立刻提著小桶,帶著抹布來找我們。過了一會兒,先生又帶著吸塵器下來了。
于是一家四口熱火朝天地開始洗車活動。我們分好任務,我和爸爸洗車子的上部,諾諾和言言洗車門和輪胎。
自從我開車以后,一家人一起洗車,就成了我們家某個下午的親子時光。諾諾已經很熟練、有經驗了,除了擦車,她還拿小桶去取水,洗抹布,指導妹妹。而先生則趁此時給我普及用車的基本知識:哪里開雨刮,哪里是遠光燈,什么時候開……
小小的一方天地,有著大大的凝聚力,夫妻同心,姐妹齊心,再加上諾諾時不時的關于朋友和同學的秩事分享,言言各種笨拙而可愛的搞怪動作,真的是其樂融融呀。
洗了大概二十分鐘,相鄰車位的車主回來了,諾諾及時把她的單車、小水桶挪開。很快,從車上下來一位孕媽媽,我們互相微笑著打了招呼,又繼續埋頭洗車。
“這么漂亮的車你們自己洗??!”孕媽媽看來是個很熱情的人,下車后并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停下來和我們聊幾句。
聽到這里,我更開心了,畢竟,她說我的車漂亮呢!
“你們真節儉,小區對面就有洗車店,洗一次才幾十塊錢,買了車就不要舍不得那幾十塊錢啦!”孕媽媽邊說邊離開了。
氣氛已經悄悄起了變化。我敏銳地感覺到車子周圍的能量已經降低,有種沉沉的壓抑的感覺。
一會兒,諾諾放下抹布,說要去騎一會兒單車,言言追隨姐姐而去。
“這么臟,這次真的要去洗車店才洗得干凈,你回來時開到對面去洗就好了?!焙⒆与x開后,先生也帶點抱怨地說。
我無比驚訝地聽先生說完,要知道,他可是我們家自己洗車活動的發起者、推動者和堅守者呢!十幾年來,無數個我和孩子午睡或者在小區里游戲的時候、很多次因為某些觀點沖突不歡而散的時候、他和諾諾需要等我和言言回家的時候,他都會拿個小桶和抹布,一點一點地清洗他的車。不管多臟,最后都能在他手下變回光潔如新。
后來,因為要回去準備晚餐,先生先回家了。我一邊洗著車,一邊回想著剛才的場景,發現“內容非常豐富”。
我第一個覺察到的是,我心態的變化。以前先生洗車,我也各種評判,各種不耐煩,因為那是他的車。而現在,先生也經常幫我洗車,我也時不時自己洗車,我都非常喜歡和耐心。同時我非常熟悉小區附近每個地點的洗車店,可是我卻從來沒有動過要進去洗車的念頭。
對于不善清理善觀察(其實就是懶得動加愛挑刺)的我來說,家務是個巨大的心理壓力來源??墒俏乙恢焙芟矚g清潔衛生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衛生間小小的空間給了我可控感和“能完成”的預期。
車子也是如此。不管多臟,小小的面積總不至于讓我產生“無能感”。
而人對自己總是比較寬容善于美化,對他人容易評判,所以,之前先生每次自己洗車,我都會說“去洗車店洗吧,花不了多少錢?!?/p>
是的,我總是以“省錢”“小氣”去評判先生??墒聦嵣?,這么多年,他總是毫不猶豫地把最好的給我和孩子。
到我自己洗車,這個行為自然而然就上升到了“心理”或者“精神”的層面,角度不同,解讀完全就不一樣,立刻由下里巴人變成陽春白雪,繁雜瑣碎變成高端大氣。
每個人心里都有兩桿或者多桿秤,我們不自覺地對不同的人使用著不同的秤,去比較、去衡量,得出自以為是的評判和結論。
其次,我想起了一個故事。大意是,一對農村夫妻進城打工,每天中午都會一起吃飯。雖然吃的粗茶淡飯,但無疑是讓很多人羨慕的一對恩愛夫妻。夫妻倆也很為自己能夠靠雙手養活家庭、能夠一起肩并肩奮斗而滿足和驕傲。后來他們認識了一個城里人,并且熟悉起來,城里人看他們每天都一臉幸福津津有味地吃午餐,好奇他們吃什么好吃的??吹揭院?,城里人大吃一驚:“這叫飯嗎?這能吃嗎?你老公每天在工地上做苦力,吃這個能有力氣嗎?他讓你每天吃這么差的飯菜,還好意思說愛你嗎?……”
城里人甚至好意地把自己的豪華套餐送給農村夫妻吃。然而,吃到了“更有營養”飯菜的夫妻,卻逐漸失去了他們的幸福。
故事的名字好像叫做“不要輕易打攪他人的幸?!薄?/p>
當然,洗車這個事情,與這個故事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我確實能夠支付每次洗車的費用。
可是當時,感受到能量場下降的時候,孩子騎車離開的時候,先生輕微抱怨出口的時候,我確實感覺到了深深的被打攪,以及那種被隨意評判的不喜歡和不舒服。
我們作為各種評判的對象長大,長大后又成了各種評判的發出者,所以往往評判而不自知。甚至,這些主觀的、從自我中心出發的評判,會以各種偽裝的模樣出現,比如提醒、建議,戴上“好心”“為你好”的桂冠,讓人除了乖乖接受似乎無法逃脫。
然后,我又想到,各種輕易脫口而出讓人不舒服的評判,以及對待評判的態度,背后潛藏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思維模式。
當先生不辭辛苦頂著烈日洗車時,我看到的是“小氣”,而不是“勤快”;
當我們一家四口歡聲笑語地洗車時,孕媽媽看到的是“舍不得”,而不是一家人的和睦幸福;
當聽到孕媽媽的評判時,我們的興致勃勃開始打折扣受影響,而不能輕松地調侃回去。事實上,以前每次我和先生洗完車,都會互相調侃“今天又把洗車店的錢給掙回來了”“今天多掙了錢,請你吃好吃的去”等等,然后互相對視哈哈大笑。而在外人面前,那個場景下,我們卻同時失語。
評判和被評判,都是幸福的攔路虎和絆腳石,是需要我們去超越的。不用評判去影響他人,不被他人評判所影響,這是我們畢生的功課。
心里有什么,眼睛就會看到什么。我們多少人,看到的都是負面評判呢?
越成長越知道,任何事情都一定有其積極正面的意義。尤其是這種身體力行需要全身心投入又不能直接創造經濟價值的活動,正是我們和自己、和他人建立良好連接不可多得的機會。夫妻之間、親子之間,花上一段寶貴的時間,去共同完成一件“看起來”沒有價值的任務,所產生的成就感、滿足感和幸福感,都是不可替代的。
后來,我一個人哼著小歌,把車子里里外外全部清潔得干干凈凈,光潔如新。白色的車子,反射著月光和路燈光,直照進我的心里,亮堂堂一片。
想著明天我和家人舒服地坐在里面的情景,我整個人被幸福和喜悅充斥得滿滿當當。
周末,再帶孩子洗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