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風塔藏在陰影里,遠遠地看著張盼雨。張盼雨總是朦朦朧朧的,剛才在陽光下,是一道琥珀色的光暈籠罩,仿佛煙霞薄霧,此刻又是淡青色的雨水微微漾動,柔柔地看不分明。
這是張嘉駿寫在《完美罪惡》中的句子,明明是一本懸疑推理的小說,卻藏著這些溫暖的文字,如同一雙溫柔的手將看書之后緊繃的心弦安慰。
依舊是老習慣,通讀一遍,然后細讀。結果就是無論第一遍還是第二遍都是讀起來不管不顧的想要看下去,哪怕肚子已經餓得饑腸轆轆,哪怕領導目光警示了我無數遍。
《完美罪惡》做到了每本懸疑推理小說最基本的要求:勾引讀者。整本書就是一個圈套,一個成長了無數年的圈套。
我讀完楔子,迫不急的看結尾,然后又帶著濃濃的疑問去書中翻找答案。
在犯罪同盟的成人禮上,姜沃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人世太長太冷,獨自一人是沒法走到盡頭的。我們必須以命搏命,才有會對付著山高路險的人世。要想走到上游,只要把命交給彼此,互為關照,攻守同盟,就能除掉路上的一切障礙。
左雯、馮琛、姜沃,三個人做著一棟棟罪惡,只為了掃除路上的一切阻礙,站在到人間最高端。踩著血一步步的走上去,貪欲控制了他們的人生。而蘇風塔作為書中的男主,在他們眼中就是爛泥一般的存在,卻也都躺在了這爛泥之下。
乍看下,姜沃以解開他爸爸當年留下的謎團為主線索,整部書圍繞著失憶的張盼雨將邪惡一條條的拖拽出來。然而我更傾向于蘇風塔一直愛著張盼雨的這條情感線索來走。
因為一直搜尋,所以蘇風塔才會在電閃雷鳴的雨夜看見被囚禁于自家閣樓的張盼雨;
因為愛的深,才會在那個瘋狂的夜晚失手殺死他的父親蘇衛;
因為愛的自私,更是帶著失憶的張盼雨離家出走,雖然并不曾越雷池半步;
更是因為愧疚,蘇風塔在出獄的日子里想明白了罪惡聯盟的手段,默默積蓄力量,守護著張盼雨;
當最后一切事了,自己僅僅是留給她一個背影,大抵正如作者在書中所寫:
我就是一灘爛泥,無論怎么拼命,也爬不到哪里去。從出生到死,永遠在別人腳下,比我更低的,是我的影子。
蘇風塔看穿了眼前的迷霧,將罪惡聯盟的三人懲處的淋漓盡致。左雯被丈夫馮琛推下樓,一尸兩命;馮琛被為左雯報仇的何仔捅死;罪魁禍首姜沃則自殘后瘋癲。如果說冥冥之中有雙命運的手,那他們便是被擺弄的木偶,將良知出賣給了貪欲、無知、嫉妒,用鮮血沖刷著前路。那些縈繞不去的罪惡一點點的將他們從成功拉向深淵。
這世上只有兩種人,多數人拼命掙扎只求存活,少數人不惜一切要實現個人成就。
不管從哪處看,似乎都是完美。不過我還是想說一下此書我認為略有瑕疵的地方,男主蘇風塔出獄后的經歷并沒有交代詳細,更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身上便籠罩著若有若無的神秘的光環,讀過后就像玄幻小說中的主人公,一顆仙丹便從初級沖到了高級。又或者是《基督山伯爵》中突然找到了滿箱寶石的唐泰斯,讀來如同懸崖般的斷層。
或許這小小的瑕疵也可能是作者有意為之,畢竟一個故事從不同的角度看都會是不同的色彩。書中作者穿插了很多精彩的的伏筆,通常是看到最后然后快速翻到伏筆處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
很欣賞作者在書中對犯罪聯盟中左雯的描述:
記得在開學典禮上,左雯第一眼看看到張盼雨,腦子里有個開關,就啪的一聲激活了。那時候張盼雨也看到了左雯,還朝左雯淡淡地笑了笑。左雯簡直要瘋了,覺得張盼雨在蔑視她。
從那以后,左雯變盯住了張盼雨,時刻用一種幽冷的目光打量著。張盼雨就是左雯的一面鏡子,而左雯在鏡子里看到的,全都是自己沒有的。
其實,這就是每個初高中女生或多或少都會有的情緒或者經歷,作者只是將它放大,從而達到了罪惡的條件。從小我就是一個自卑的孩子,因為胖,我的外號可能有十幾二十幾個;因為木訥,曾被同桌的三八線劃到課桌邊;因為不起眼,初高中畢業后大部分同學不知道我的名字。
但伴隨我整個成長過程中卻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她漂亮、身材纖細、成績好、聽話。那些父母的嘮叨就像是念給我的緊箍咒。我觀察她的一言一行,在憎惡中模仿,我的日記本中記錄著在我看來她的種種不好。我整個少年時期的目光和時間都粘在她的身上,甚至到了不同的高中,我還會向同學打聽她的事情。直至她高考不理想然后復讀,我才揚眉吐氣了一把。
我至今清晰的記得,那種吐出一口濁氣般的輕松,如釋重負。
《完美罪惡》里的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的都有一種被放大的特性。融入人群中時并不會特立獨行,然而最可怕的是卸下身上的偽裝時丑惡的嘴臉。
左雯:面對紛繁變幻的世界,不要迷失,保持理智和清醒,不要害怕任何變化。
馮琛:人這一生,就像背著棺材上樓,不可急躁。
姜沃:人的身體是奇怪的東西,你想掩蓋錯誤根本不可能。再說別人在你身上造成了錯誤,需要你自己承擔,這公平嗎?
蘇風塔坐在地上,仿佛又回到了流浪生活中。曾經就像這樣坐在地上,身旁有兩棵叫不上名字的樹,樹干是白色的,細細的樹枝向著天空綻開,長滿了橙色樹葉。坐在兩棵樹中間,向遠方眺望,能夠看到大河彼岸的山巒。山頂積著雪,四季不化。純凈的藍天上飄著白云,時光凝固了。
一切復雜的棋局,歸根結底就是斗獸棋。每一粒棋子都有弱點,那些人生中做過的惡終會在靈魂中留下傷疤,蔓延成軟肋從而制擎著人生,也愈加痛苦。
所以:那些做了的,終將還回去。
我是菩提
一個愛寫故事的畫者
如果喜歡請點贊或者關注,您的鼓勵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