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等柚子爸放假,我忙著收拾家里,一整年的時間過去了,再過兩天就是啟程回家的日子了。
過年,對我們意味著什么呢,小時候,我們是在品嘗年味;長大后,我們是在守住年味;而現(xiàn)在,我們是在傳承年味。
年味更多存在于我們的記憶里,而我們希望還能把它傳遞下去。
01
年味是一份對團圓氛圍的期盼
前幾天跟小柚子一起讀繪本《小團圓》,講了一個留守兒童過年的故事;小柚子沒有太喜歡,而我看了卻很感觸。
繪本里講了一位常年在外工作的爸爸,只有過年才能回家和女兒團聚。而他過年回家后的一件件小事,都讓人讀出了滿滿的“年味“。
早早的時候,女兒在門口翹首盼望,爸爸拿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回家了;
回到家以后,爸爸喝著熱茶,風塵仆仆的臉上滿是笑容,看著老婆女兒試穿著他買來的新衣服;
吃過午飯,帶著女兒去理頭發(fā);“剪個頭發(fā),明年就會順順當當?shù)摹保?/p>
一起包湯圓吃,把“好運”硬幣包進去;
夜里,夫妻一起摟著女兒入睡;外面鞭炮“噼噼啪啪”響個不停,夫妻輕輕說話,女兒甜甜入睡;
正月初一一大早,拎著大包小包的禮盒去串門,孩子們在一起玩耍;
初二,父親開始在家忙著修修補補,補窗縫、刷門漆,換新燈泡;
一起看舞龍燈,一起堆雪人……
年很美,也很短,父親離家的時候,女兒一腳踏著門檻外,不言語一聲,滿心都是不舍。
她從口袋里掏出了那枚爸爸包進湯圓里的好運硬幣,交給遠行的爸爸,說“這個給你,明年我們還把它包進湯圓里”
這是留守兒童和爸爸團圓的故事,我們不一定有過感同身受的經(jīng)歷;但我們小時候,一定都盼望過團圓;我們長大了,一定都盼望著回家。
每年臨近過年的時候,開始收拾行李;火車汽笛聲、泡面的味道,擁擠的人流,都是我們內(nèi)心千回百轉(zhuǎn)、夢寐以求的年味。
我們的家里,不一定有留守的孩子,但一定有留守的老人。
有一段時間,家人都搬去了福州姐姐家,家里只剩下爺爺。孤單的爺爺后來也被爸爸載了過去。
姐姐家在三樓,雖然有電梯,但爺爺行動不便,總懶得下樓。他總是趴在窗子上看著樓下小區(qū)里玩耍的孩子們,我從樓下望去,滿眼都是他那如孩子般殷切的眼神。
后來不適應外面的生活,爺爺還是回到了老家。雖然不是真正意義的空巢老人,但多數(shù)的時候他幾乎是一個人。爸爸去上班的時候,家里就只有他了。
他的睡眠時間很短,但他卻總是去房間里躺著,大概是不知道還能怎么打發(fā)時間。他說白天的時間還好過,晚上的時間總覺得特別長,有時候一覺醒過來,發(fā)現(xiàn)夜還這么長啊,聽得讓人心酸。
過年的時候,他臉上總是笑瞇瞇的;我們都坐在他的房間里看電視;他也從抽屜里掏出各種晚輩們給他買的零食,給小孩子們吃,一邊嘮嘮叨叨地和我們閑聊。
過年對他而言,就像那被裝滿零食的抽屜。而那段時光,就是被填滿的、沒有寂寞的時光。
當我們離家的時候,他總是很不舍。我們努力寬慰他,給他一個 “下次重聚”的約定:五一的時候、十一的時候、明年過年的時候,爺爺常嘆氣道“還有好幾個月啊”!不管怎樣,對他而言總還是一份期盼。
這樣的等待團圓的日子,從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事情,現(xiàn)在變成了老人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不變的或許就是,這段時光真的意義非凡。那是我們一年奔波、孤單、輾轉(zhuǎn)的時光里,所有能量的源泉,充滿這次電,我們又要跑很久。
02
年味是一份不變的堅守
想起過年,印象最深的是每年過年那相似的流程:
除夕早晨起來,吃過簡單的早餐,就開始忙著準備年夜飯了。殺雞鴨,備菜,大家各自出一份力。我經(jīng)常被攤派的任務就是拔雞毛鴨毛,那時候才體會到了“雞鴨好吃毛不好拔”,常常拔得我兩眼冒金星。
家里挺冷,過年的時候,手也凍得冰冰的。但就在這哆哆嗦嗦的勞動中,感覺漸漸暖和起來。和家人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著,覺得這件差事也挺美好的。
貼春聯(lián)這件事情總是由爸爸去完成,這也成了一件固定的事情。我小時候不知道為什么春聯(lián)必須由爸爸貼,大概是他是家里最大的吧,這件最神圣的事情當然由他去完成。我一般給他打下手,端著媽媽用大米熬出來的漿糊,一點點地涂在春聯(lián)的背面。
后來長大了,漿糊慢慢地被雙面膠取代了,卻覺得漿糊貼的春聯(lián)好像最有味道。每次貼的時候,爸爸還會教我讀讀春聯(lián),告訴我春聯(lián)正確的貼法,怎么區(qū)分上下聯(lián)。
祭祖先這件事情,就由爺爺來完成。他在供桌上擺上祭品,燒紙錢。他看起來動作緩慢,卻是一絲不茍,一點一滴都非常細致有序。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他已經(jīng)幾十年如一日地完成這些事情,而我每次看見都恍如昨天一樣,動作相似、物品相似;時光如水,他的背影也如此相似。
中午飯一般就是忙碌后簡單吃了些,用的是一些雞鴨的內(nèi)臟煮湯,簡單的一兩個菜。真正的重頭戲在晚上,晚飯大概在三點鐘左右就開始吃,菜的標準就是雞鴨魚肉齊備,擺滿整張桌子。還有孩子最愛的飲料——可樂、雪碧、果粒橙,然后就是一輪熱烘烘地開吃。
小時候家里有一個炭火的火鍋爐子,非常有味道。爐子的煙囪里放上了煤炭,火鍋爐子里是一鍋有滋有味的高湯,媽媽會往里面丟上排骨、螃蟹、魚肉、豆腐、丸子、腐竹……應有盡有。看著煙囪上飄起來的熱氣,鍋里升騰的熱氣,爐子里的炭火紅紅的,我們的臉也吃得紅紅的,感覺好極了。
晚飯的時候,我們要輪流給爺爺敬酒,說一些吉利話,爺爺總是很開心。這樣人多熱鬧的日子,他吃的也比平常多一些。
晚飯過后,大人忙著收拾,小孩就開始洗澡了。洗澡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算是辭舊迎新的重頭戲吧。洗澡換新衣服,等著大人包紅包。然后就是守歲了。一遍吃著零食果盤,一遍看春晚,看到半夜,肚子餓的時候,就再去熱點好吃的端來吃個夜宵。
十二點過后,就開始陸續(xù)響起了鞭炮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小時候不覺得這個聲音吵,反而在這樣的聲音中,還能酣然入睡,大概是覺得這就是年味吧。
細細想來,年味的珍貴,或許就是因為這份美好已經(jīng)凝固在我們的記憶里,讓我們在往后的時光里經(jīng)年累月地不斷回味。
03
年味是一種儀式感
以前不懂什么是儀式感,卻做了很多有儀式感的事情。
現(xiàn)在懂了什么是儀式感,卻漸漸地不做那些有儀式感的事情了。
比如過年為什么要穿新衣新鞋啊,天天都可以買啊。過年為什么要大魚大肉啊,每天都可以吃啊。過年為什么要壓歲錢啊,平常也可以有零花錢啊。
看著九十多歲的爺爺,對過年那些瑣事的重復和堅持,才明白了儀式感的意義。這些事情也許對我們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了,但對于他們來說還是很重要。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結(jié)婚生子,過年的時候,變成了我給父母爺爺紅包。
但父母和爺爺也會給小柚子紅包,因為這種派發(fā)紅包,對于他們而言,就是一種傳承,一種愛的傳遞。
每年跟爺爺說那句祝福的話“祝你壽比南山”,心里也默默地知道,生命的流逝和無常,對生命的一顆敬畏之心,讓我們?nèi)W會珍惜。
知道時光不可能不老,只有在還可以年輕的時候,多一份虔誠的投入。
爺爺包給我的紅包,從最早的五塊錢,變成了現(xiàn)在的兩百塊;對他而言,這個紅包就是他最沉甸甸的愛,是他能給予我們的最深的祝福。
最近每天在和小柚子說過年的事情,對他而言,過年的意義還不是很理解。但他大概懂得,過年就有很多人在一起玩,有鞭炮有焰火,能感覺到他的內(nèi)心也有著滿滿的期待。
柚子爸說想早一點回家,因為柚子奶奶去年生了一場大病,他擔心她身體不好,不能操勞太多,想早點回去能幫忙做點事情。
我希望小柚子以后也能知道,早點回家,幫媽媽做事情。媽媽在等你回家,雖然媽媽不期待你回來幫忙,但你能回來幫忙,媽媽一定更開心。
好好過年,好好長大一歲。
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
沒有什么事能替代這一年一次,屈指可數(shù)的和親人相聚的時光。
我是認真碼字的柚子媽,點贊轉(zhuǎn)發(fā)都是你對我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