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主題是圍繞學習本身的演變重新審視現有的學習管理手段,期望從其中找到一些在新的學習項目設計思路。
一、學習者的演變-從記憶到搜索。
?????? 先從當下熱門的沖頂大會開始談起,王思聰一聲炮響,讓線上競技答題成為了新的互聯網風口,一時間各個平臺都以集中時間點的12個問題作為新的吸引眼球的方式。但其中產生一個附帶的效果引起了我的注意,線上答題的火爆帶來的并不是知識學習、儲備的火熱,而是一系列搜索引擎的崛起,簡易搜索、百度語音搜索等快捷搜索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不禁讓我們感嘆《淺薄》一書的作者的先見之明。移動互聯網的發達,讓所有人對于知識的引用方式不再是存儲在自己的大腦中,而是存儲在可以隨時調用的互聯網中。畢竟大多數的知識的應用場景不需要在10秒內馬上給出最正確的答案。
?????? 對應這一變化給我們帶來的思考是,我們現在學習管理方式的前提假設是否不存在了?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作為衡量學習知識掌握的重要理論是否失效了?課程本身的有效性是否已經發生了根本的動搖。
???? 組織內學習的最終的目的并不是學習本身,而是以最低的成本付出達成最佳績效,圍繞這一核心,現在仍需要大量開發成本、學習時間成本卻又收效甚微的課程需要重新被質疑。現場講授的課程的前提假設前提是通過課程的講授幫助學員理解并記憶相關的知識(并不是技能,因為沒有完成習得過程的完整練習),但從實效的角度,學習者知識應用邏輯的變革也應反推知識獲取的方式從課程轉變到知識檢索。
二、學習的障礙-信息過載
??? 如果單純從知識應用的場景來談課程效用的降低稍顯單薄的話,那么從我們生活的現實場景重新審視會有更深刻的發現,移動互聯網的持續深度發展,特別是大數據算法的發展讓我們的注意力越來越容易被拉入信息深淵,《今日頭條》《抖音》等娛樂平臺,《得到》等學習平臺,已經占據了注意力的大半江山,如果我們還期望通過半強制的手段來要求員工來聆聽我們開發出來的課程,不免有些自作多情,身在曹營心在漢已經是現在絕大多數課堂的現狀,強制手機管理和現場的一些小互動也不能挽救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問題。
???? 此刻我們的切入點應從以往粗獷的學習管理轉變入學習契機的管理,也就是做好資源管理和入口銜接,讓每個和績效相關的學習契機發生的時候,相關知識和技能能以零延遲的方式被查詢、使用、積累。
三、基于新邏輯的學習重構
基于此邏輯,組織內的學習應被重構為三個板塊:1、以知識地圖為索引,知識管理為資源,結合工作場景的自主學習做為學習的主要手段。2、實景道場為平臺,以練習和專家指導為手段的技能掌握。3、以內省和內部典范對照為途徑,將篩選和選拔作為目的的領導力發展。
課程會被馬上淘汰嗎?答案是否定的,在資源準備沒有完成的階段,課程在一個階段內還是學習的一種方式,但一定不是未來。凡事都是個演變的過程,但學習不應成為人力資源工作者自我娛樂的一種方式,看起來熱鬧的大課其中造成的時間成本負擔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