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的黃金時代

這幾天花了點時間,看完了許鞍華的《黃金時代》。也因為一直欣賞蕭紅的文章。于是記下了下面寥寥數字。時間倉促,寫得過于意識流。但難得這許久來第一次動筆寫這么多話。也就隨意了。

蕭紅的文字是跳躍的,是靈動的,感性的光芒在紙上跳躍,字里行間輕描淡寫,但能抓住讀者的心。輕風拂過的不僅是詩篇和文字,還有蕭紅那顆敏感而靈性的心。

在我看來,蕭紅始終是愛著蕭軍的,哪怕最后和端木在一起。蕭紅的一生總是被男人傷害,也不斷毀滅在傷害自己。她以一種自殘式的愛戀,蠶食著對愛情的期許,也毀滅著她一次又一次對人生燃起的希望。

與蕭軍的分別,或許是蕭紅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可認識蕭軍,卻是這場撕心裂肺的感情的開端。

蕭軍和蕭紅就像永遠糾纏的戀人,卻又永遠彼此傷害。離開了,是肉體的解脫,但靈魂的撕扯或許直到蕭紅死去都無法結束。

蕭紅是有勇氣的,但也是懦弱的。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愛情,但又無法保護好自己的愛情。掘強、執拗、稍有點神經質,對愛充滿幻想,一生追求浪漫,卻對孩子沒有責任感的女人,卻同時又是一個才華橫溢、天真、不諳世故的女子。她一生都活在自己的夢里,她渴望得到一份她自認離開家、拋棄一切可以換到的愛情,卻在蕭軍的無數次背叛中,傷痕累累的繼續前行。愛他,所以不舍得離開他,但背叛帶來的傷害卻讓蕭紅成為折磨自己的理由。

電影著實美化了蕭軍,大概也是緣于電影的發聲者大部分都是蕭軍的朋友。站著不同的角度看蕭紅,自然也成為他們評價蕭紅的立場。事實上,蕭軍多次背叛,并且家暴,都使得蕭紅在這段感情里,是極愛又怕。

作為一個女人,我是同情蕭紅的,并且我適時度勢的把自己放到蕭紅與蕭軍的時代里去,我自問自己,我是否可以忍受蕭軍的一切。

回答是“不”!

蕭軍是感性的,是離經叛道的,所以他才會在第一次見到大著肚子的蕭紅,就瘋狂為蕭紅的才情所傾倒。

但蕭軍也是缺乏責任的、俗氣的,否則他也不會明明知道蕭紅懷著他的孩子,而選擇離開。

倒是這個看似懦弱的端木,給了蕭紅生命中最后一段安寧的日子。

正如蕭紅本人自己所說:我只想選擇一段安靜的生活可以寫作,我希望兩個人在一起做一對平凡的夫妻,沒有爭吵,只有體諒。在這一點上,端木比蕭軍可愛,并且,在蕭紅最后的日子里,端木沒有離開,默默相伴,艱難守護,直到生命的盡頭。

蕭紅與端木結婚的時候,說:“我對端木蕻良沒有什么過高的要求,我只想過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沒有譏笑,有的只是互相諒解、愛護、體貼。” 端木在蕭紅去世18年后才續娶鐘耀群為妻,由此可見他對蕭紅的感情還是很深的,據說,在蕭紅死去的很多年后,端木曾經去給蕭紅掃墓,并寫下了“天涯海角非遠,銀河夜夜相望”的悼詞。

而蕭軍卻在蕭紅死后,說“作為一個六年文學上的伙伴和戰友,我懷念她;作為一個有才能、有成績、有影響……的作家,不幸短命而死,我惋惜她;如果‘妻子’意義來衡量,她離開我,我并沒有什么‘遺憾’之情!”

蕭軍曾給了蕭紅轟轟烈烈的一段愛情,卻無法忠誠的相守,暴力和不忠成為了蕭紅的座上賓,環繞左右。

而端木或許都不是蕭紅最愛的男人,卻給予了相守與陪伴。不去評價端木的個性是否真如傳說那般懦弱自私,至少在和蕭紅相處的這段感情中,端木是忠誠的,這是作為一個女人的幸福。

我無法在最美麗的日子與你相遇,卻可以在最苦難的日子里,相互取暖。

這或許就是端木與蕭紅感情最好的寫照了。

但不得不說,每一個悲戚靈魂背后,都有其特定性,蕭紅亦然。

蕭紅與蕭軍的分離,或許有蕭軍的背叛在內,但是蕭紅的性格中,也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和病態的人格,外表倔強內心卻不自立,對男人強烈的依賴感讓其還是作為男人的附屬品存在。內心孤寂、極度缺乏安全感以及病態人格有可能才是導致蕭軍和蕭紅六年情感終結的真正原因。我從不認為一段感情的結束是單方面的原因,一個壞男人只所以成為壞男人,大部分時候都是女人的容忍與放任一步步造成的。等到為時已晚,卻又常常以一種祥林嫂的姿態去控訴和怒罵。其實任何感情都會遇到危機,也會有隨時出軌的可能性。但這都不是終結的理由,只有一方的心死了,這條紐帶才會真正的割斷。

坦白說,今天我們評說蕭紅、蕭軍乃至端木,都只能基于已有的殘缺不全的史料,還有那些站在各自立場的當事人的口述,未免過于主觀臆斷。孰對孰錯,都很難客觀。正如我們經常面對身邊朋友的戀情,由于各種立場不同,很難做到面面俱到與客觀公正的評價,何況歷史久遠的人物。

聽人家的八卦,說說傳傳就成了故事,而只有那些夾雜著自己痛苦的八卦,才會痛著痛著,痛成一段難以忘卻的“事故”,但對其他人還是故事。這些故事的苦難也遠遠不是我們旁人的嬉笑怒罵幾句評說所能體會的,低吟淺唱抑或振臂高呼都是屬于后來者的狂歡。

電影的篇幅未免過短,說的也不清不楚。如果沒有對那個時代和蕭紅的作品有深刻了解的話,可能會看的睡過去,醒來也無法堅持看完的悶片。我也是硬著頭皮看完了這三個小時。電影有自我嘲諷式的解讀,也有對才華橫溢的贊嘆,但唯獨對于蕭紅悲慘的一生,沒有給予任何主觀性的評價。或許導演本身并不想過多的去評價,所以采用偽紀錄片的風格來演繹這部作品。“她生在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生而卓絕,死而寂寞。是蕭紅的寫照,也是張愛玲的寫照。她們用自己短暫而平凡的一生,造就了中國文壇的兩顆璀璨的星。不論她們的感情觀如何,私生活如何,她們都曾經用盡筆墨,帶給我們她們的時代。

作為一個作家,蕭紅和張愛玲都是偉大的,但是作為一個女性,她們是可悲的。

她們內心的懦弱與強烈的時代痕跡,都讓她們無法超越成為一個內心真正獨立的女性。

她們無非是用倔強的外表和生活做派硬生生的隱藏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和對于男性無法割舍的依戀情節。

你可以不喜歡蕭紅的人生,但是對于蕭紅的作品,我始終是愛著的。

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她的人生,她所看到的世界,都是難能可貴的。

況且,她的文字里有一種無以言表的悲悵。靈敏的觸覺和那些活過來的世界,就彷佛一下穿越到你的面前,你甚至可以聞到它的氣息。爺爺的后花園,那些開著的花,那些飛著的鳥,那些春夏秋冬的氣息,都生猛的出現在你面前,這些都是蕭紅所賦予的文字的美。

詩人戴望舒在蕭紅墓曾寫下詩篇:“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我等待著長夜漫漫/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

都說誰的青春不癲狂,可屬于蕭紅的青春剛結束,人生也就戛然而止了。

我幻想著,遠在天堂的蕭紅,遠離了痛苦與背叛,遠離了貧窮與戰亂,在一個美麗的后花園里,享受著陽光,安靜的寫著她喜歡的文字,繼續她的黃金時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黃金時代》這部電影在2014年上映的時候,我就去看了兩遍,對蕭紅的印象從“一個很好的作家”變為“一個苦命的女人”...
    靖林閱讀 1,372評論 10 2
  • 第一次認識蕭紅是十幾年前,買的一本書《四大才女散文選》。那時的我二十多歲,喜歡張愛玲多于蕭紅,僅僅感動于二蕭間凄苦...
    紫草茵茵閱讀 997評論 0 0
  • 昨晚應明輝哥麗平嫂子的邀請,和市場上的朋友一起吃飯,不光場地很棒,是我很喜歡的田園農家樂風,菜的味道也是一級棒,更...
    寸心潔白閱讀 192評論 0 6
  • 今天看到了一個觸目驚心的數據:“10 年來,中國有 470 萬醫學生畢業,而醫生總數只增加 75 萬。其中,25 ...
    海北__閱讀 2,504評論 4 6
  • 摘要:當我們漸漸長大,父母真的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起來。我們并不是惡人,也不是不懂孝道,可是,我們為什么還是會這...
    上官于謙閱讀 24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