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標題值得商榷,Mobile Influence 我認為就應該譯為《移動影響力》或者《入口之戰》什么的,當然也許是我對該書理解不夠。在移動互聯時代,擁有移動終端的消費者不再需要“去購物”,他們隨時隨地都“在購物”。這就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怎樣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怎么有效地占領移動終端?如何整合傳統的實體通路及線上通路?怎么有效地將已占領的終端轉化為利潤價值?
移動互聯網正在形成對傳統產業的巨大沖擊,零售行業首當其沖。數字互動市場的先驅查克?馬丁研究移動互聯網15年,在他的最新作品《決勝移動終端》中,他研究了移動互聯時代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關鍵,指出傳統的銷售漏斗理論已死,移動購物時代需要新的銷售理論。下面是書中的一些精彩觀點:
- 消費者在網站停留的時間變得不再重要,企業監控購買轉化率的漏斗已死,消費者更多以碎片化的方法訪問你的網站。
由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出現,購物將成為迭代重復而非線性的過程,消費者不再是“去購物”,他們總是“在購物”。
- 設計一個移動App并不能解決移動商務的全部問題,因為很多消費者在移動終端鍵入網址以進行研究和購買商品。這意味著,商家必須同時擁有App和手機網站才能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
傳統的“銷售漏斗”理論已然走向消亡,它將被我稱為“移動購物生命周期”的理論所代替。這個理論包括了市場營銷人員有機會影響移動購物用戶的消費行為和購買決策的6個特定時刻——預購階段、在途階段、在店階段、決策階段、購買階段和售后階段。 - 銷售過程的階段論是一個早已為人熟知的傳統購物概念,這個概念被稱為“AIDA”,內容包括引起注意(Attention)、喚起興趣(Interest)、激發欲望(Desire)和采取行動(Action)。
消費漏斗或者傳統的銷售渠道的演化使得一些銷售階段被更加精確地重新定義,這些階段被命名為:意識、熟悉、考慮、購買和忠誠。 - 當移動廣告具有高度針對性,并與消費者正在做的事息息相關時,消費者才會認真讀取。美國營銷人員在移動廣告上投入的最佳預算比例應該是7%,目前不超過1%。最大的移動終端投入將會被放在營銷App、手機優惠券、流媒體視頻和移動搜索上。
- 廣告商用消費者打開移動廣告的數量來衡量結果,他們發現娛樂和媒體類以260%的成功率超越了平均水平,這是因為消費者樂于安裝與媒體相關的App。
- 在手機上被打開的電子郵件超過平板電腦,二者的比例大約是3:1。在iPhone上被打開的電子郵件(20%)要遠遠超過安卓系統(6%)。
事實證明,很多人愿意在智能手機上輸入特別多的數據。確保消費者在任何時間在所有的入口處得到的信息基本相同,這是對數據源比較多并且流動速度快的行業的一個挑戰。
在移動購物時代,實體店正在成為一種資產(事實上搞得不好,成了一種負資產。移動終端再一次改變了從購買到銷售流程的變化趨勢,而位置成為了移動購物生命周期的重要組成元素。
根據MarketLive的研究成果,在實體店通過手機在另一個零售商處購物最不常見,最常見的活動是在店內兌換優惠券,以及去門店前在手機上研究禮物。
手機可以用來提供信息,以幫助消費者購物,或者至少能夠讓他們對自己的購物決定感到更加滿意。展廳現象讓人們在購物時感到信心十足,這符合基本的人類行為傾向——你想確保你正在做一個正確的決定。
如果網上的價格比實體店低2.5%,45%的顧客表示他們會離開實體店轉而在網上購物。
如果零售商能夠找到一種方法刺激購物者在他們的商店掃描商品,從而使這些商品能夠在那些不在店的客戶處暢銷呢?這將是真正的反展廳現象——利用零售商的展廳現象向不在店的客戶銷售商品。
印刷可能不是一個正在走向消亡的行業,至少在未來5年內,在如何將正在閱讀的用戶連接到網絡上各種有趣內容方面,將出現大量的創新。
在3年內,所有的雜貨店都將有能力整合手機存款、優惠券、支付和移動商務。
鄰近營銷的藝術就是,在顧客觀察、感覺和觸摸產品時,與顧客互動并深入參與到顧客的購買過程中。
美洲銀行發現移動用戶比固定端上網的用戶更有參與性,這意味著銀行需要確?;雍芎唵尾⑶腋咧庇^性。在移動端,簡單的事物會走得更遠。
在移動購物生命周期中,銷售的過程并沒有因為顧客完成購物而結束。消費者會通過手機和社交網絡分享他們收獲的新戰利品以及購物體驗等相關信息。此時對營銷人員的挑戰是,如何成為他們之間對話的參與者。
雖然140個字符對于發送信息來說足夠有效率(已經不夠了,新浪微博正取消微博140字的限制,目前內測,不久可能將全面開放),但是視頻能夠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和溝通體驗,它在提高忠誠度和促進銷售等方面能將效果提升3到5倍。
品牌在移動購物生命周期內與客戶互動程度越高,就越可能在整個購買和銷售流程中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