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媽媽來電話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毆打,但是兒子從來不跟父母說。其他孩子都承認了,自己的孩子卻還不肯承認。
有個女孩現在已經工作,可是她卻天天擔憂,朋友和父母會不會拋棄自己,當朋友或者同事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的時候,她內心很別扭,但是卻不敢說不,因為她很害怕說不之后,對方不配合自己的工作,或者不再做自己的朋友了。
不管是被打而不敢告訴父母的小男孩,還是長大后不敢拒絕別人的女孩,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自信,同時他們不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里,當別人侵犯他們的時候,他們認為這很正常。
為什么這樣的孩子不夠自信而且沒有邊界意識呢?
1、從小被教育要聽話,導致孩子盲目迷信權威。
2、父母侵犯孩子的邊界,卻不自知。
3、父母自身就沒有邊界意識。
父母教育孩子時最愛跟孩子說的話,可能就是“你要聽話,不聽話就------”
只是我們在教育孩子要聽話的時候,我們想過孩子知道為什么要聽這句話嗎?
小強媽媽因為小強起床氣,而打了小強,還跟小強說:“你要聽話,趕快起床?!碑斶@句話到了孩子的耳朵里,他會理解成什么呢?
“我不好,所以媽媽打我,我要聽媽媽的話,否還會被打!”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跟孩子說“要聽話”的時候,都認為是為了他好。可是實際上,這句話就像個魔咒,讓孩子不能去感受自己真正的情緒,也不敢承認自己的情緒,只能被動的跟隨父母。
那么當發生暴力事件的時候,恰恰是因為“要聽話”這個咒語,讓孩子不敢反抗,同時也不敢告訴父母。
繼續用小強的事情做例子,這個時候不要他聽話,他就遲到了,我們該如何讓孩子配合我們的行為呢?
認同孩子的情緒,并且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往往這個時候孩子會選擇尊重父母。
“媽媽知道被窩里很舒服,大冷天的要這么早起床,太難受了??墒菋寢尯苤?,媽媽要遲到了,你不起床會影響媽媽的工作,同時也會讓我無法送你到學校,結果我們兩個人的事情都做不好。所以媽媽很著急,你可以配合媽媽嗎?”
當孩子弄清楚了來龍去脈,一般很少孩子會繼續執拗的不起床,他往往會非常配合,甚至自己想出管理自己的辦法。這比每天教育孩子“要聽話”管用多了。
父母在抱怨孩子被人欺負不敢反抗的同時還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給孩子樹立邊界意識了嗎?我是不是經常侵犯孩子的邊界呢?
一個經常被父母責打的孩子要么會成為校園暴力的施虐者,要么會成為受虐者。因為在家庭中得不到尊重,孩子經常被責打,當別人打他的時候,他就會認為這很正常。因為在家里父母就是這樣對待他的,所以他沒有反抗的意識。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邊界的情況很多,比如偷看孩子的日記,因為自己的情緒而責打孩子,之后還不跟孩子講明原委,更不道歉。隨便出入孩子的房間,一切讓孩子按照自己安排的去做,吼叫和咒罵孩子------
這些行為都會讓孩子在獨自面對人際關系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里,他會完全照搬家里的那一套,父母怎么對他,他會允許別人怎么對自己,當然自己也會如此對人。
要幫孩子樹立邊界意識,首先我們就應該尊重孩子也是一獨立的人,但是他不是縮小的人,他是有自己發展規律的人。
比如在孩子3歲之前,我們就要他什么都聽我們的,因為那個時候他的辨識力,生存力太弱了。可是當她3歲之后,他就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衣服和玩具了(但是要控制在兩個選擇之中,太多孩子會混亂?。俅笠恍?,他就可以自己選擇做事情的方法,他為人的權利在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父母則在逐漸的放手,這樣孩子才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判斷和邊界意識,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說道這里,有的父母要說了,我太愛我的孩子了,我沒有打罵過他,到是他還經常沖我發脾氣,打我呢!他怎么還是沒有邊界意識呢?
這個時候我特別想問問父母們,你們自己有邊界意識嗎?
我認識一個媽媽,她和自己先生的感情不好,哪位丈夫對她非打既罵,可是她卻不懂得反抗,她的孩子和她一樣,在遇到別人暴力欺負的時候也不會反抗,因為孩子從母親身上習得了這個行為。
可是這個孩子會打自己的媽媽,而且出手很重。媽媽很疑惑,為什么自己的孩子在外人面前那么軟弱,可是面對自己卻如此強勢。
其實是這位媽媽在自己丈夫和孩子面前都沒有邊界導致的。
我們的邊界意識,是我們人際交往的一道防線,媽媽對于丈夫的不反抗,會讓孩子覺得,被打后不反抗才是正確的。所有在外面他被打是正常的。
他之所以打媽媽不是因為媽媽軟弱可欺,而是媽媽沒有告訴孩子,孩子你這樣的行為不對,你的行為讓我很傷心。所有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兒子欺負媽媽的事件。
對于這個問題我舉個一歲孩子的例子,大家更容易理解。孩子剛剛會動手動腳的時候,往往特別喜歡在父母臉上拍或者拽頭發,很多人會很開心,甚至以此為樂趣。
因為被孩子拍和撫摸其實是很幸福的,但是有時候孩子是不是也會弄疼父母呢?尤其是孩子兩三歲之后,他的手勁大了,那一巴掌下去也會出紅印的。
這個時候,有些父母就開始笑嘻嘻的跟孩子說,不可以??墒呛⒆拥男袨檫€在繼續,甚至這樣的孩子到了幼兒園往往就是那個特別愛動手的小朋友。
因為他沒有邊界意識,他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可以做的。父母笑嘻嘻的拒絕,會讓孩子認為父母跟自己在開玩笑,結果他成了幼兒園最不受歡迎的孩子,父母還經常為此生氣。
這就是父母沒有給孩子邊界意識。我們錯誤的拒絕誤導了孩子,導致孩子成為了問題兒童。
回到剛剛孩子打母親的例子中,孩子之所以打母親,是因為母親沒有堅決的告訴孩子,這件事情是不允許的,是很傷害自己的。
母親的不拒絕,不反抗導致了丈夫和孩子共同的暴力。此時尋求一切可能建立自己的邊界,獲得他們的尊重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說當孩子不懂反抗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首先要反思,是不是育兒過程中我的某些行為誤導了孩子,讓自己某些重要的觀念缺失了,才讓他成為了一個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