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看了場令我很壓抑、難過的電影《二十二》。
偶然看到馮小剛導演的微博,他說自己受演繹張歆藝的請求,想為一部制作簡單的影片助威,希望影片能獲得更多的院線支持。這部電影就是《二十二》,22這個數字就是在二戰中在中國幾個省份被日軍強征為“慰安婦”的幸存者。
影片幾乎是用白描的手法,將數位古稀老人的故事展現在觀眾面前。影片第一個鏡頭是大雪覆蓋的中國農村的一個小村莊——在山西盂縣。當地百姓正為一個老人操持著“白事”(葬禮)。
從一位村干部的講話中,人們得知這位去世的老奶奶曾經的苦難命運,她曾是二戰期間飽受摧殘的“慰安婦”。這位村干部在幾年前曾經在周邊村子調查過這個特殊的群體,當年調查了120位老人,但幾年過去了,這個數字在不斷減少……
影片中講述了山西、湖北、廣西、海南等幾個省份的十余位幸存者的經歷,令人唏噓的是,到影片公映的2017年,其中有多位老人的名字上已經被白框包圍了——她們沒等到影片公映,就去世了。
她們在戰爭期間的遭遇是相同的:受盡日軍的百般凌辱、摧殘、折磨,她們中許多人受到的身心傷害是終生無法被治愈的。在戰爭結束后的幾十年中,她們承擔著那份深深的恥辱和身體的傷痛,甚至承受著周圍人的歧視,活著……
時間過得很快,世界變化很大。
她們都老了,有人已經死了。
如果再沒有人替她們發聲,再沒人替她們伸張正義,她們所受到的屈辱和傷害就會被遺忘!她們所經歷的那段歷史甚至會被篡改!
這就是影片《二十二》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影片結束時有一個長長的“眾籌名單”,這部小制作影片竟然凝聚了數萬人的心意。影片結束時,有多人都和我一樣,一直等到名單播完才起身退場,我想這些觀眾和我一樣,希望表達對影片眾籌者和創作人員的敬意。
我這人對政治沒什么興趣,也不喜歡被“愛國熱情”綁架。但我相信,每個公民有“愛國”的義務,國家也有保護公民的責任。這種責任也包括替國民“伸張正義、討回公道!”
尤其是,那些受害者已經是風燭殘年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