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夢"的認識過程
一個世紀以前,弗洛伊德創立了他革命性的理論:夢是我們潛意識欲望與恐懼偽裝的影子;
到20世紀70年代末,神經學家轉而認為夢境只是"精神噪音"-睡眠期間持續進行的神經修復活動的隨機副產品;
現在研究者察覺到夢是大腦情緒自動調節系統的組成部分,當大腦處于"離線"狀態時對情緒進行調整。一位有影響力的權威人士認為這些異常重要的精神活動不僅能夠被利用還可以將其至于有意識的控制之下,使我們的睡眠質量更高,心情更好。
"It's your dream.If you don't like it ,change it!"says Rosalind Cartwright's chair of psychology at Chicago's Medical Center.
最新研究發現
來自大腦成像的證據支持了那個觀點。大腦在快動眼睡眠相是活躍的-大多數清晰夢境出現的時刻-和完全清醒時一樣活躍。但并不是大腦的所有部分都同等活躍;邊緣系統(“情緒”腦)異常活躍,而前額皮層(思維和推理的中心地帶)相對平靜。
"We wake up from dreams happy or depressed,and those feelings can stay with us all day,"says Stanford sleep researcher Dr.William Dement.
"我們從夢中醒來無論是快樂或是沮喪,那些情緒會跟隨我們一整天。"
夢境和情緒的關聯在Cartwright診所的臨床病人顯露出來。許多人似乎在晚上入睡早期有許多不好的夢,在清醒之前會逐漸做開心一些的夢,這說明人們在夢里逐漸化解在白天產生的負面情緒。因為我們有意識的大腦被日常事物所占據,并不能總能思考白天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的情感意義,似乎直到做夢時才會。
這個過程未必是無意識的。Cartwright相信人們可以對不斷重現的噩夢施加有意識的控制。
As soon as you waken,identify what is upsetting about the dream.Visualize how you would like it to end instead;the next time it occurs,try to wake up just eought to control its course.With much practice,people can learn to,literally,do it in their sleep.
一醒來,立刻確定夢中是什么在困擾你。設想你想要它如何結束,下次它再出現,及時醒來以控制它的過程。多加練習,人們真的可以學會在夢中這樣做。
總而言之,我們幾乎沒有理由在意所做的夢除非它使我們無法安睡或從驚慌中醒來。恐懼主義、經濟不確定性以及常見的不安全感都會增加人們的焦慮。
那些長期遭受夢魘折磨的人應該向治療專家尋求幫助。
對其他人來說,大腦有其自己的方式化解不良情緒的方法。
"Sleep-or rather dream-on it and you'll feel better in the morning."
枕著憂慮睡覺或是入夢,早上醒來時你會感覺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