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了黃全愈博士的微課《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如何做新型家長》,黃全愈老師是中美教育和文化比較專家,長期致力于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其作品《混血虎》曾榮登《紐約時報》《出版家周刊》推薦書單。
課程一開始黃老師就談到了八條“天機”內容如下圖,我覺得非常值得大家認真探討。另外老師提到他曾受邀在南京辦了“黃全愈素質教育實驗班”給幼兒園小朋友上過一堂課,課堂設計為全程以提問的形式,比如“兔子和烏龜比賽,哪個會贏”小朋友們都回答“烏龜會贏”,然后老師假定了一些場景“如果兔子不偷懶,烏龜偷懶、兔子烏龜都不偷懶,兔子偷懶,烏龜也偷懶.....”讓小朋友們展開討論,課堂上他鼓勵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課上老師強調“家庭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也需要學習,也是受教育者”日本一家航空公司對一群孩子做了一個實驗,“如果給你三張去任何地方旅行的免費機票,但是你家里有四個人,看孩子們會怎么選擇”,當然孩子們完全不知道是在做實驗,首先她們積極表達自己想去的地方,當工作人員只給出三張機票讓她們填寫名字時,結果讓大家很震驚,孩子們都選擇放棄這次旅行。有時候孩子的世界比我們想象的更加無私!
最后老師提到怎么樣做一個新型家長,內容如下圖,其中有兩點我感觸較深:1、是做一個給問號,還是給句號的家長?現在的家庭教育首先是需更多的培養孩子發現問題的能力,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么。發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2、學做一個智慧的旁觀者和智慧的參與者。在孩子不同年齡階段,家長需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孩子與小伙伴玩耍過程中,家長不要過多的干涉,引導孩子自己去談判,前陣子,萌萌的小伙伴安安帶了一把鏟子下來,她特別想玩那把鏟子,見安安在草地上玩,她彎著腰細聲細語的對安安說“安安,借我玩一下好嗎?”安安同意了,然后她又問“安安,借給我,你開心不”,當時我見安安笑而不語的樣子,很想把這一幕記錄下來,很美好的畫面!當然也會有談判不成功,一個不給一個想要,出現打人和被打的現象,這時我們家長就可以根據客觀事實,幫孩子調解矛盾,做一個智慧的參與者!其實在孩子還沒有投身于社會激烈的生存競爭之前,玩的世界已經給他們創造了很多這樣或那樣的機會,讓他們去鍛煉自己的生存技能和人際關系能力!
除了以上5點,家長應引導孩子進行時間管理,自我管理。
聽完課后的第二天,同樣的問題我也問了萌萌,“兔子和烏龜比賽,哪個會贏”,我沒有假定場景,也沒有提龜兔賽跑的故事,她一邊做手勢一邊說“兔子是這樣蹦蹦跳跳,烏龜是這樣爬爬爬,兔子會贏”然后我又問了萌萌爸爸說下面這幅圖哪一個不同于其他三個?
萌萌爸爸的回答是“鳥,不同于其他三個,他的理由是鳥不是哺乳動物,其他三個是哺乳動物。”當然大家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很受用的一節課,期待老師的下一次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