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妻很沮喪的跟我說,我們家妞好可憐,因為膽小老被欺負。
我停下手里的活,問她怎么回事。
妻說,她都2歲了,膽子特別小,在游樂場看到玩具想玩,有其他小朋友要玩,她趕緊給人家。別人在玩的時候,她眼巴巴的看著,玩具掉在地上,她趕忙撿起給人家,好怯懦的樣子,讓人好心疼。
我聽后,也很疼惜自己的孩子。但作為大人,這個時候不管是去鼓勵孩子大膽的去搶過來自己玩,還是默不作聲地看著孩子受委屈,都顯得不妥。也許只能用更好的玩的吸引她的注意力忘掉那些罷了。
2歲的小女孩是不懂什么道理的,令人欣慰的是她并沒有找媽媽哭鬧著要,我想未來她一定是個懂事的孩子。
悅讀專欄作者韓大茄寫過一篇文章《懂事的孩子最可憐》中寫到,一個懂事的孩子總是過分的“善解人意”,不敢去索取既不名正言順又非理所應當的東西。懂事的孩子,總是乖的讓人心疼。
02
可是,我們窮盡精力的去養育一個孩子,苛求的一點卻正是希望孩子早日懂事。懂事就預示著禮貌,謙讓,照顧別人,包容等等品質,這些在一個孩子身上顯現的話,好像讓人又多了幾分心疼,不然的話,成人又會多了幾分糟心。
前幾天,我坐公交車回家。前面的并排的老年座上,其中兩個座位,一個坐著奶奶,一個坐著有五六歲樣的孫子。
沒幾站,車上又上來幾個老年人。奶奶就對孫子說,你起來給爺爺讓個座吧?孫子一臉的不愿意。奶奶就又說,你看看爺爺都站不住,你讓個座好不好?孫子小嘴一撅,極不情愿的說不。奶奶急了,大聲的說,真不禮貌,就看不慣你這不禮貌的勁。
一路孫子也沒有讓座,奶奶因為孫子的不禮貌,責怪了一路。
后來我跟朋友溝通怎樣讓這孩子知道讓座是一種美德。朋友說這孩子很霸道,不容易被欺負,然后問我怎么辦?我說我要是奶奶,我就站起來給其他人讓座,用身教讓孩子知道。如果要讓孩子印象深刻,我就故意摔一跤,讓孩子知道關心老人多么重要。
孩子本身也是弱小,讓不讓座本無可厚非。但這“不禮貌”被強調和放大以后,滿車的人一定對孩子的任性會有一種暗心理,要強的爭搶得到的是小利益,失去的是群體的偏愛。
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某種意義上,示弱和吃虧是一種福。
03
與爭強好勝相比,我更希望女兒柔弱堅韌,懂得生活中真正的美好。
我在很小的時候,清楚的記得一件事。我住洛陽老家的那個小山村,每到過年的時候,村里都會玩社火,男女老少結成隊伍,敲鑼打鼓,玩獅子,踩高蹺,各村子的轉著搞演出。
還在上小學的我,對于社火感到新奇好玩,總想跟著村里的大人參與其中。村長知道后,就準許我隨隊前往一天,還指派了任務,跟其他一幫孩子在隊伍前面扛彩旗。
那一天熱鬧喧囂,精彩異常。我開心極了。臨傍晚結束的時候,我們扛旗的那幫孩子被分了一大包糖果作為酬勞。因為我跟那幫孩子不相熟,帶頭的孩子不愿把糖分給我,他們圍成群分了所有的糖。
我獨自一人,心有酸楚。但想到那天精彩的經歷,也很知足。回到家,天已經黑了,我跟父母眉飛色舞的講一天的所見所聞,家里充滿的笑聲。
第二天,村長見我問,一天累不累,我說累,他又問分到糖沒,我默不作聲。他卻拿出一大包的糖給我,那可是被那么多孩子一起分掉的那么多糖。我一掃之前的酸楚,想生活總會出其不意的給你回饋的。
之后這么多年,混的不好時,身無分文沒錢過完一天,會有朋友突然打電話請我吃熱干面,也有過地上撿百元大鈔度難關的經歷。混的好時,從基層小職員一路平步青云,做到百人公司老板身邊紅人的時候。總體善良和友好總是多數,惡人不是沒有,但很少很少。所以不管是苦逼還是屌絲的小逆襲,總認為生活的優待和幸運圍繞著我,使我平和不計較。
計較和爭搶并不一定得到強大。生活本就是維納斯的那雙殘臂,得不到完美,甚至無力去改變殘存,但總有美留給你去感受和欣賞。
我們不必執意一直去教導孩子如何變得強大才能不吃虧,才能不被欺負,這項技能就像撲克里的大王小王,總在萬不得已的時候用一次兩次,更多的是讓他理解這個世界的多彩和豐富。理解到寬容和平和就是內心最無敵的強大。
04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孩子的天性也是千差萬別。孩提時,我最親愛的小叔見我性格安靜文氣,為鍛煉我的霸氣和強勢,讓我去欺負鄰家小孩,搶他們東西。我也曾鼓足勇氣偷偷跑去扇人耳光,折跑回來還心跳加速,興奮異常。
可我終究不是那塊料,直到現在也還是溫文爾雅,與世無爭的樣兒。
我不是強勢的人,所以我的女兒也不會強勢。幸好她是我的女兒,柔弱點,乖巧點,懂事點,平和點,堅強點,會有屬于她的幸福等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