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朋友圈被這張圖片刷屏了
朋友圈里一片倒的評論:
“熊孩子!”
“太自私了!”
“現在的教育怎么了?”
然而,我只看到了深深的不安和被遺棄感。
我們總是習慣做容易的事--比如指責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自私,但又對成年兄弟姐妹為了爭遺產鬧得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的事習以為常并表示理解。
自從去年一個女孩以跳樓威脅不讓媽媽生二胎以來,大寶們就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簡直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大寶3宗罪
1、要不要小孩是夫妻兩個人的事,任何人都無權干涉
真的嗎?多一個小孩對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會帶來巨大影響,只要是家庭成員都可以對此發表意見。很多家庭,連換一張沙發都要問問孩子喜歡什么顏色,那為什么添個弟弟妹妹這么重要的事反而不需考慮他的感受了呢?
2、熊孩子瞎鬧騰
多子女家庭中大寶的心理問題,這在心理學范疇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怎么能簡單粗暴的歸結于熊孩子不懂事?
弟妹們接受有哥哥姐姐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他/她一出生就有哥哥姐姐了,根本不需要刻意強調。但大寶不一樣,本來家里就一個孩子,他/她已經習慣了父母的關注全在自己身上。這時突然來了一個小寶寶,小寶寶很弱小,父母當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照顧小寶寶身上。而何況俗語說:“皇帝愛長子,百姓疼幺兒”。這樣一來,大寶會感覺到失落甚至以鬧騰來吸引大人們的關注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3、欺負弟妹
我們生活中從不缺嘴賤的人。當知道某家要生二胎了,總會有好事者跑到大寶面前灌輸“你媽媽生了弟弟/妹妹就不愛你了”諸如此類的話。要知道小孩子的心思都是單純的,沒有大人那么多彎彎繞,無論說什么都會信以為真。大寶會認為是弟妹搶走了屬于他的一切,甚至會對小家伙恨之入骨。社會新聞里大寶虐待弟妹的事咱們看得還少嗎?
說了那么多,并不是說不能生二胎。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多子多福”的文化傳統,有個兄弟姐妹確實有很多好處。但是要注意的是:
1、年齡差不要太大。相差3-5歲最適宜,5-8歲湊合,10歲以上建議慎重考慮。兄弟姐妹情是在一起玩鬧、一起成長的過程中建立的。年齡差得越多代溝越大,越玩不到一起去。
2、多跟大寶交流,讓他/接受有個弟弟妹妹的好處。建議從繪本入手。比如:
這個繪本講述的是三個小寶寶爭寵的行為。讀這本書可以讓大寶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最愛,愛不會因為分享而變少。
這是用來解決焦慮的繪本,與此類似的還有《彼得的椅子》等。這些繪本描述了弟弟妹妹出生后家里一系列的變化下大寶內心的焦慮、擔憂、恐懼。對于正在經歷這一過程的大寶來說充滿了理解與共情,有助于大寶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來自著名的系列繪本《不一樣的卡梅拉》。很有趣的故事,關于兄弟姐妹的日常相處之道。另外與之類似的還有《我當大哥哥/大姐姐了》。這些繪本告訴孩子有個兄弟姐妹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孩子知道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也就不會把二胎當做洪水猛獸了。
我看到過關于二胎最好的一段話是來自靜觀育兒的羅靜老師:
有一個兄弟姐妹的好處是,即使曾經對父母有再多抱怨,如何在早年被父母錯誤對待,再或者,即使父母的老去或者離世有多讓人悲傷。總有另外一個人可以聊聊,也只有這個人,才真正明白你在說什么,并有切身體會。這樣的陪伴,是最有滋養的關系。
3、照顧大寶的感受,樹立他/她在弟妹前的權威
強化大寶的優點,比如大寶愛看書,那我們就多夸“哥哥好用功,妹妹長大了也要向哥哥學習。”
弱化大寶的缺點,比如大寶愛吃零食不吃飯,那我們可以說“哥哥要給妹妹樹立好榜樣,如果哥哥自己做不好,妹妹跟誰學習呢?”
經常樹立大寶的權威,這樣大寶會更自豪,對自己要求更好。同時也能培養他的參與感。
千萬不要拉偏架,更不要比較。“看你這么大了還不好好吃飯,妹妹都吃得比你好”這種話是最傷人的。
如果有一天我要二胎,我一定會告訴她一個只屬于我們兩個的小秘密:
雖然兩個寶寶媽媽都愛,但最愛的還是你呀。因為媽媽先認識你,你會認識了新朋友就不理老朋友了嗎?所以不用擔心,媽媽永遠最愛最愛的就是你。
為啥我懂得大寶的悲傷?因為我曾經就是那個大寶啊。當然,這也是個悲傷的故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