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是一輛超載的貨車,載滿幸福,還是糖?......

哥哥六歲。

弟弟三歲。

我注意到他們之間有一些很有趣的互動。

兄弟倆如果長時間不見,比如哥哥幼兒園放學回到家,兄弟倆再見面的時候,必定互掐一番。你打我,我打你,哈哈大笑。

下午在幼兒園接到哥哥,哥哥見到我們很高興,跳起來他自創的舞,我叫它“weibo style”.

弟弟見狀,趕緊把自己手里的餅干往我手里一放,也跟著跳了起來。

姿勢一模一樣。

在生活中他們經常會這樣。

小的真正是大的“跟屁蟲”。

昨天下雨,我們在家里玩“三人親嘴”的游戲。我親哥哥,哥哥親弟弟,弟弟再親我,特別開心。我們還玩我自創的一個游戲叫"bingo”,兄弟倆坐在我的腿上,左右腿各一個,然后我搖晃著雙腿,有時候分開,有時候碰在一起,兄弟倆也樂得哈哈大笑,玩了又玩。

我有時候想,如果不是有兩個孩子,不會有這么多的歡樂。也不會讓我看到哥哥幫助弟弟,手把手教弟弟,和弟弟一起瘋一起玩這些溫暖有愛的場景。

9月23日武志紅老師的公號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二胎是一輛超載的貨車,駕駛技術不夠,還是別生了!》,作者是諾曦媽媽。有些觀點我并不認同。

文章從姐姐生病做手術開始,講到無法兼顧照顧姐妹倆的難處。的確如此,二胎家庭最忙亂的,肯定是孩子生病的時候。然而,這是所有的二胎家庭都要面臨的挑戰,如果我們平常心看待,也許能減少焦慮,找出更多解決方法。

作者最后得出一個結論,你在下決心要二胎之前,要冷靜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你的錢包夠不夠鼓?

你的身體夠不夠好?

你的情商夠不夠高?

如果不能,你還是別考慮二胎了。

事實是這樣嗎?真的不是!

我們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經歷和主觀想法,產生一些認知。比如,諾曦媽媽和閱讀她這篇文章的媽媽們,可能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因為我的錢包不夠鼓,所以我不能生二胎。”這些,我們叫做“限定性信念”。因為A導致B,這樣的信念,可能會成為我們積極去面對生活的障礙。

我們可以突破這些限制性信念,來做一些修改。

我的錢包夠不夠鼓,所以我不能生二胎。

修改:我的錢包不夠鼓,如何做我能夠生二胎?

我的身體夠不夠好,所以我不能生二胎。

修改:我的身體不夠好,如何做我能夠得到更多支持,輕松地帶兩個孩子?

我的情商夠不夠高,所以我不能生二胎。

修改:我的情商不夠高,如何做能夠提高我的情商,讓我輕松應對二胎帶來的家庭問題。

我們可以先有一個目標/愿景,然后去思考如何實現?而不是限制在一些我們以為的困難里。

當我們說到媽媽情商要高的問題,更好地引導二寶相親相愛,而不是永不停息的戰爭。我們可以如何做呢?

如果我們藉由大寶的心去感受這個世界,就能夠明白。他們也會和父母一樣,對弟弟或妹妹的到來充滿興奮、好奇、關愛和喜悅。而同時,他們也會感到不安。因為他們的世界會因此而改變。他們會感到憤怒、嫉妒、困惑、不滿,他們會擔心爸爸媽媽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愛他們了。

可是他們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這個時候,他們就會通過一些退步的行為來表達他們的這些負面情緒。

比如表現得像一個小寶寶(或者更小的小孩子),或者要求爸爸媽媽還像小寶寶那樣對待他們。在我們家弟弟出生不久,哥哥入讀了幼兒園。下午我去接他的時候,會留意到他和同學們玩游戲,他扮演的是一個很小很小的還在爬行階段的小寶寶,要求“爸爸媽媽”給他喂奶。這類的游戲對他是有幫助的。

大寶也會亂發脾氣,破壞小寶寶的玩具或者搗亂爸爸媽媽的東西。他們也有可能表現得特別乖巧懂事,以便重新獲取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這些情緒和反應可能會非常強烈,卻是很正常的。需要父母去接納孩子的這些行為和情緒,還可以通過一些方式幫助孩子度過這段時期。

在小寶寶到來之前

從確定懷孕開始,就幫助大寶做好心理準備,并讓大寶參與其中。

可以帶著大寶一起去醫院,通過醫生的講解了解到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樣的情況,解開小寶寶在大寶心目中的神秘面紗,緩解他們焦慮的情緒,同時充滿期待。

讓大寶給弟弟或妹妹起名字,給弟弟或妹妹準備生活物品。我們家的哥哥曾驕傲地告訴我的朋友,“小樹”這個名字是他給弟弟取的。

和大寶一起讀手足相關的繪本,也能讓他對于家庭即將到來的變化有一個心理預期。

《湯姆的小妹妹》

《我要當大哥哥了!》

《隧道》

《我想有個弟弟》

《我的弟弟跟你換》

《你們都是我的最愛》

《彼得的椅子》

這些都是不錯的繪本。

提前告訴孩子,媽媽不在時,誰來負責照看他。媽媽會離開多久,他們什么時候可以去醫院看望媽媽和小寶寶,等等。這些提前告知,都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小寶寶到來之后

即便哥哥對弟弟到來之后的變化有了心理預期,但當弟弟真的到來之后,當他注意到媽媽經常“關注”弟弟之后,他表現出了很多對抗。他不讓我給弟弟喂奶,弟弟睡覺時他制造出很大的噪音,被制止之后,制造出更大的噪音......如何化解這些了解呢?

媽媽確保每天有一段和孩子單獨相處的“特殊時光”。即便每天只有15分鐘或者每周只有一個下午,單獨與爸爸媽媽相處的時間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在那段時間里,爸爸或媽媽完全屬于他一個人。可以是親子共讀,手工繪畫或是戶外活動等各種讓家長和寶寶都感覺好的事情。

讓孩子充當你的小助手,照顧小寶寶。比如給小寶寶拿一片尿布或者給他們唱首歌。很多孩子想要推嬰兒車,可以教他們怎么做。這能讓大寶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并有助于培養兄弟姐妹之間的手足之情。

時刻鼓勵孩子。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謝謝你幫我送來紙尿褲。”“要不是你扶著大門,我推著嬰兒車還不知道怎么過去呢。”“謝謝你這么耐心地等我喂完了弟弟。”

提醒孩子作為大哥哥或大姐姐的好處。可以這樣說:“你是大孩子,可以吃冰激凌,而小寶寶卻不能,他們只能吃奶。”也可以讓他們參與決定家中的事務。比如:“給弟弟買的洗澡盆,是買綠色的還是藍色的呢?” 這能讓大寶從權力之爭轉向積極權力。

盡量保持和以前相同的規則、習慣和作息時間,以便讓孩子的世界保持穩定。

更多愛的語言。需要吝嗇表達你對孩子的愛。

“我愛你,你是媽媽獨一無二的小王子。”

“即使媽媽要照顧弟弟,媽媽還是像以前那樣愛你。”

“我愛你六年,愛弟弟才三年。”

避免經常說“你是哥哥/姐姐,你要怎樣...”。給孩子過多的責任,會讓他們產生怨恨的情緒。如果孩子承擔更多的責任是想獲得父母的愛,可以告訴他們,爸爸媽媽喜歡他們原來的樣子。要讓孩子知道,盡管他們已經是大哥哥或大姐姐了,但是照顧寶寶是父母的責任,而不是他們的責任。

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對于一個被推下“王位寶座”的孩子而言,他的很多行為都是正常的。我們甚至還可以直接告訴孩子:“有時候,弟弟讓你很生氣,這很正常。所有剛剛成為大哥哥或大姐姐的孩子都會有這樣的情緒。”

對爸爸媽媽而言,養育兩個孩子自然要比養育一個孩子付出更多的精力。所以,媽媽首當其沖是要照顧好自己。只有媽媽先照顧好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們。媽媽自己快樂了,孩子也會快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