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團隊的蝌蚪APP第一版的接單、發單、退單機制討論了幾次都未能解決,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們團隊力量弱小,無法作為第三方介入來解決發單、接單人的不可避免的一些摩擦,導致我們在設置流程的過程中總要把流程設置的復雜(倆個回合的線上同意與否)來盡量避免減少發單、接單雙方的摩擦,但是這樣流程變得繁瑣,摩擦也并未得到解決,用戶體驗變差。
之后,我們想了我們這個平臺的定位和目的,就是通過蝌蚪平臺讓尋求幫助的人找到一個或多個能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人,另一方面用戶在去某個地方辦理自己的事情或者有閑置想賺點外快的時候找到需要幫助的人,并取得聯系,而且這個交易額很小,大多屬于及時性的幫助,再考慮我們的目標人群是大學生,他們單純守信,發雜的流程反而影響最初的目的。
最后,我們“又回到最初的起點,記憶中你青澀的臉”,流程只有一個回合,一些問題放到線下讓用戶盡量通過電話溝通來解決,并且平臺也盡量去引導大家這樣做,就想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司機接單之后馬上通過電話溝通確認。(如果一些極端情況,我們通過舉報機制來解決)
感想:平時多注意一些事的流程,這樣在解決流程的時候才不用去專門了解,說到一個流程的時候也不會含糊不清。再者就是注重用戶目的,不要跑偏。
圖片發自簡書App
籃框為舍掉的過程,退單只要寫明原因,都一部解決。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另一種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