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月圓中秋

? ? ? ? 昨天回去了,我們一家三口。西站買票的人排成了幾條長龍,車上人滿為患,無處立腳,估計大部分交警叔叔也給岳母娘家拜節去了。老父親見到我們自是高興萬分,又是藥糖又是月餅瓜子香蕉什么的,忙個不停。即便這樣,我仍然只能從屋外馬路上明顯增多的車輛體驗到一點過節的氣氛!

? ? ? ? 想當年我們家過年過節是何等熱鬧!父母兄嫂姐姐姐夫侄子侄女加起來17個,還有堂姐堂弟堂姐夫堂侄輩十幾號,兩大桌都坐不了,中午一般在我們家吃,晚上一般在叔叔家開餐。

? ? ? ? 叔叔是方圓十幾里有名的廚師,誰家有個紅白喜事的都會請他掌勺。每次要寫食材采買單就會跑到我們家來,因為我們家從不缺毛筆和紅紙(白紙)。一般是在晚上,電燈不太亮,還要點上煤油燈(后來是蠟燭),他們嘴里都叼著或明或滅的普通香煙,叔叔翹著二郎腿慢慢地報:八角2兩,香油1 瓶,豬肉50斤......而父親就一筆一畫地寫,紙被整齊地裁成長方形,菜名按從右至左順序排列,全部寫完怕要個把小時,我就在旁邊看著,聽著,父親要是忘記寫某個字了,這時我就“挺身而出”,然后自我膨脹,頗有成就感!

? ? ? ? 這么多人在一起熱鬧非凡,惹得大姑姑老是羨慕我媽我嬸說有兒有女真好,因為她只有三個兒子,過節勉不了冷清。嘿嘿!吃著叔叔做的好吃的菜,飯后老年人打升級,青年人搓麻將,堂姐夫可能去釣魚,小孩子們呢不用受大人管制,于是瘋玩,我覺得那時的空氣都是自由的,亢奮的,一整天玩到頭腦一片空白,直到太陽落山才怏怏而歸。

? ? ? ? 不過這種不快也是暫時的,因為還有晚上呀,我們還要對月邀歌。我比侄女們大不了蠻多,混在她們堆里別人也分辨不出俺是誰——正宗的細曼(當地方言意即小姑媽)呢!月光下,前坪里,長板凳,小方凳,我們圍坐一圈,每人手里拿著父親平均分配的四分之一個生油月餅(現在只有解放路“和福食品“賣的6元錢一個的生油月餅似乎還保留著當年那個味道),吃完香噴噴的粘滿白芝麻的藥糖后便輪流唱歌,我不太熟練地吹著口琴伴奏。

? ? ? ? 月亮掛在天上,又大又圓又亮,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太鬧騰了,它偶爾也害羞地躲進云層休息一會兒。那時我就想月亮上面到底是什么樣子,是不是真的有捧著玉兔的嫦娥?吳剛是不是真的在釀桂花酒?要架多長的梯子才可以爬上去呢?

? ? ? ?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母親故去了,父親年老了,侄輩成家了,頗具人緣的小嫂外出打工了,大哥和姐姐又要在家忙著招待他們各自的女兒女婿。叔叔也已70歲,兩個兒子還未提贍養之事,為了月薪兩千,不得不炒菜給別人吃去。總之,我們回不去了,兒時歡樂的節日氣氛只能靠我現在用笨拙的手指頭在鍵盤上敲打,可是再怎么努力,我也無法畫出那輪中秋滿月啊!

? ? ? ? 想起蘇軾這首經典的詞: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 ? (注:此文為2013年所作。如今叔叔尚健在,聽說前幾日摔傷了手肘。父親已于2014年故去。今看此篇,倍覺人生無常。生、老、病、死,你方唱罷我登臺,有意思沒意思老去始知。)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