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跟朋友冬聊起我曾經的室友,我對她贊不絕口:她長得漂亮,善良隨和,對未來有明確規劃,執行力強,樂于探索新事物,去加拿大做過志愿者,本科就在核心期刊發論文,有著令人羨慕的實習經歷,GRE分數擊敗了全球97%的人……
他聽完后說:“光聽你的描述,我就已經很佩服她了。不過,一個這么優秀的姑娘在你身邊,你會不會很嫉妒她?”
我很誠懇地說:“不會啊。能跟這么優秀的人成為好朋友,我打心眼兒里的高興。和她在一起的日子,我們每天十二點從圖書館結伴而回,在路上用英語聊天鍛煉口語,交流的內容大多是如何更合理地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那段時間,算是我人生中最充實的一段時間了。”
冬說,他和我不一樣。他總是不能接受身邊的朋友比他更優秀。
“我就是見不得別人比我優秀。我知道一定有人比我優秀,但是我不能容忍這個人就在我身邊。”
冬是個非常優秀的人,但他總生活在“一山不容二虎”的焦慮和痛苦之中。他就像學生時代典型的學霸一樣,總是偽裝得不認真,但其實暗地里比誰都努力。
他明明可以和那些優秀的同儕做朋友,卻總是忍不住地將他們視為對手。
2.
有一個讀者給我留言,說她很羨慕她室友漂亮、性格好、人緣好,總是遏制不住地嫉妒著她,把她當作假想敵。有一次,室友臉上長了痘痘,她心里竟忍不住地想:要是她毀容了就好了。
以前看《來自星星的你》,千頌伊說:“人心就是如此,看到比自己好的人,不是想著‘我也要去那里’,而是想著‘你也來我這泥潭吧,下來吧下來吧’。但是,不好意思,我是不會下去的,你生活的那片泥潭,怨恨某人,嫉妒某人,如地獄般的地方,我不會去的,所以不要向我招手叫我下來了。”
我也曾經狹隘幼稚過。中學時代,我遇到一個成績比我優秀的女孩子,我想的不是我該怎么考得更好,而是盼著她會發揮失常考得不好 。
如今想來,我們本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她身上有很多品質值得我學習,專注、高效、全局觀、執行力。但因為我心中長著嫉妒的刺,所以遺憾地錯過了一個優秀的朋友。
余秋雨寫了一段關于“嫉妒”的描述,十分形象:對方的每一個成績,都被看成是針對自己的拳腳,成績不斷則拳腳不斷,因此只能時時圓睜著張皇失措的雙眼,不等多久已感到遍體鱗傷。
這種自設戰場、自步硝煙的情景,已近乎自虐狂。
3.
其實,我們不妨轉換思路:不要把他當牛逼的對手,而是把他當牛逼的隊友。
很多事情,不是非要你死我活,我們明明可以相互幫助,一起飛啊。
高考大軍浩浩蕩蕩,和你來自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的TA,不該是你咬牙切齒提防著的假想敵,而是和你并肩作戰的戰友。
我做公眾號增長速度很快,不少人對我說:“你可要歇一歇,等等我們啊。”
而和我一樣高速發展的貓老師,在我訂閱破十萬的那天,給我發了個數額不菲的紅包,對我說:“感謝朋友圈有你。”
我也很感謝一路上有這樣的良師益友。這些和我同步成長的朋友們,那么出色、還那么努力,時時鞭策著我不能止步不前。
那些優秀的對手,其實正是你優秀的隊友。你該祝賀他們的成績,同時也要努力變得和他們一樣強大,而不是希望對方停止努力,給你留一條“生路”。
我們應該祝賀別人的優秀,正如我們自己渴望變好。
4.
余秋雨還寫道:嫉妒的起點,是人們對自身脆弱的隱憂。
你要做的,不是去嫉妒誰,是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嫉妒如同心魔,會讓你變得狹隘,阻礙你的進步。與其說嫉妒是別人的敵人,不如說是自己的敵人。與其把時間花在眼紅別人的成績上,倒不如敞開心扉,把對方當作學習和交流的對象。
這世上的優秀是會相互感應的。和出色的人交朋友,耳濡目染,你也會變得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