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不出來,于是轉來給自己看。
似乎看一遍,人生就充滿能量。也許就如作者所說,人生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
慶幸讀到這本書,可以給孩子一起讀。
以下文字來源于公眾號:易家說說
她的故事廣為流傳,被改編為話劇、廣播劇、動漫;
她居住的愛德華王子島,每年有數千人探訪,尋找她的足跡。
她不是什么大明星,長得還有點奇怪,滿臉雀斑,一頭紅發(fā),而且總是闖禍。
她叫安妮,來自偏遠的綠山墻農舍,是加拿大女作家蒙格馬利筆下最為經典的角色。
周國平說:
安妮擁有兩種極其寶貴的財富,一是對生活的驚奇感;二是充滿樂觀精神的想象力。
無論遭遇什么,安妮總能用她的熱情融化生活里的堅冰。
她仿佛偷了魔法師的仙女棒,輕輕一揮,人生里所有的失去,都以另一種方式回到了她的身邊。
命運難測,但境隨心轉
人們說,被魔鬼詛咒過的孩子,才會長一頭紅發(fā),就像安妮。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安妮從一出生,厄運就像影子一樣甩也甩不掉。
她三個月大的時候,父母雙雙死于熱病,后被貧窮的托馬斯夫婦收養(yǎng)。
可惜幾年后,這對夫婦就將安妮遺棄在郊外,她在餓死前,又被一位哈蒙德太太帶回了家。
沒想到,哈蒙德太太有8個孩子,而安妮則是她為孩子們找的小保姆。
只是,無論安妮多能干,她還是在10歲這年被送去了孤兒院。
四個月后的一天,安妮意外地迎來一個好消息:
綠山墻農舍的一對兄妹即將收養(yǎng)她。
不久后,安妮就懷著興奮又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去往綠山墻的火車。
幾經周折,她終于到達綠山墻,卻差點被主人馬瑞拉轟走,只聽見這個老太婆憤怒地喊:
“搞錯啦,我要一個男孩,不要這個丑姑娘!”
原來,中間人誤傳了消息,孤兒院錯把安妮送了過來。
得知自己被人嫌棄,安妮先是大哭了一場,但很快她就想通了。
既然要被送回去,不如好好欣賞一下綠山墻的美景。
她坐在窗前,看了會白樺樹,又眺望了一會兒山巒和小溪,給院子里開滿花的櫻桃樹起了個可愛的名字,并和它聊了聊天。
之后,安妮躺在柔軟的床上,美美地睡了一覺。
第二天清晨,她歡快地登上馬車,準備回孤兒院,她說:
“雖然有點失望,但我對未來更期待了,因為只是期待,就足以讓我高興。”
令人意外的是,馬瑞拉決定留下安妮,因為她被安妮的活潑與熱烈深深打動。
安妮,這個一次又一次被人拋棄的小姑娘,終于找到了她的家。
際遇輪轉,有好有壞,我們不也和安妮一樣,在命運的洪流里顛沛流離。
面對厄運,有人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但也有人包容一切,不失生活的熱情。
境由心造,我們改變不了境遇,卻可以調整自己的心境。
當你一直保持微笑,世界早晚也會對你和顏悅色。
失敗常有,但失敗是成長的契機
留在綠山墻的安妮并非高枕無憂,她需要通過馬瑞拉嚴格的考驗。
幾天相處下來,馬瑞拉發(fā)現安妮干活兒麻利,還十分聰明。
馬瑞拉正為此感到欣慰,卻不想安妮忽然闖了個“大禍”,她竟敢得罪村里最有威望的雷切爾太太。
起因很簡單,僅僅是因為雷切爾太太拿她的紅頭發(fā)開了幾句玩笑。
沒想到安妮就大哭大鬧,不依不饒地逼著雷切爾給她道歉。
結果,沒有一個人同情安妮,都紛紛指責她不懂禮貌。
尤其是馬瑞拉,更是失望地說:
“你太失敗了,你沒有控制住你的脾氣。”
安靜了一天后,安妮也覺得是自己不對,于是主動上門向蕾切爾道歉。
此時的馬瑞拉尚且不知,看似乖巧的安妮,可是個十足的“搗蛋鬼”。
被送去學校后,她和男同學打架,結果被老師罰站;
帶著女同學開茶話會,卻粗心地把葡萄酒當成果汁,惹了不少麻煩;
為了彰顯自己的勇敢,她跳進湍急的小河,差點沒被淹死……
更糗的是,安妮還搞砸了馬瑞拉最重要的一次晚宴,她錯把止疼藥粉當成發(fā)酵粉揉進了面包,導致一家人出盡了洋相。
但這些事還不足以讓安妮蛻變,直到她在一個猶太商人那里吃了次大虧,才慢慢開竅。
為了擺脫一頭紅發(fā),她輕信猶太商人,用所有的零花錢買了他的染發(fā)水。誰料,頭發(fā)變成了綠色,害得她不敢出門。
但這次她沒有發(fā)脾氣,而是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她對馬瑞拉說:
今天的事給了我一次很有價值的教訓。
自從我來到綠山墻,我就一直在犯錯,但每一個錯誤都幫我改掉了一個缺點。
我學會了包容、隱忍,戒掉了粗心和虛榮的毛病,也不會再輕信別人。
從此后,安妮開始專心地學習,不再鋒芒畢露,也不再滿世界亂跑。
她成了全校成績最好的女生,還被老師當做考取女王學院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
成長,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失敗常有,但每一次失敗,都蘊含著蛻變的契機。
我們都可能因為做錯事,失去別人的信賴、贊美、器重;
但如果能及時反思,我們同樣會在挫敗中,積累經驗,增長智慧,成為更好的自己。
人生所有的失去,
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
中學畢業(yè)時,安妮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女王學院,成為了全村人的驕傲。
但她卻高興不起來,她既不想給馬瑞拉拮據的生活再添壓力,又不想離開她最愛戴的馬修。
馬修是馬瑞拉的兄長,多年來一直默默庇護著、支持著安妮。
就像這次,馬修不僅鼓勵安妮去讀大學,還拉著馬瑞拉參加了她的中學畢業(yè)典禮。
而安妮也沒有讓馬修失望,入學后的第一個學期,她就拿到了全額獎學金。
假期一到,她馬不停蹄地飛奔回綠山墻,想給大家一個驚喜。
卻發(fā)現,在她離開的半年里,家里的一切都變了。
馬修仿佛一夜老了很多,腰彎地直不起來;
而馬瑞拉則疾病纏身,一點活兒也干不了。
他們本想雇一個男孩干活,才發(fā)現自己存錢的銀行瀕臨破產,他們一分錢都取不出來。
緊接著,禍事接踵而至。
幾天后,馬修接到銀行破產的消息,心臟病發(fā)作,撒手人寰。
馬瑞拉眼疾復發(fā),險些失明。
為了生活,馬瑞拉決定賣掉綠山墻農舍。
安妮看著周遭的變故,悲從心來。
為了照顧馬瑞拉,也為了保住綠山墻,她決定放棄學業(yè),回村里當一名中學老師。
馬瑞拉不想耽誤安妮,但安妮說:
“放心吧馬瑞拉,我會自學大學課程,還有拉丁文、希臘文,我的理想不會改變。”
小說最后,安妮順利入職中學,與馬瑞拉過上了安穩(wěn)的生活,還在不久后收獲了一份甜蜜的愛情。
講完安妮的故事,蒙格馬利感慨道:“人生總有峰回路轉的時刻!”
當腳下的路越來越窄,換一條路或許就柳暗花明;
當生活變故不斷,主動應對或許能迎來轉機。
時間不能倒流,人生不能重來,但只要踏實地做好自己,過往的遺憾總會釋懷,所有的“苦澀”終有“回甘”。
恰如約翰·肖爾斯所言:
沒有不可治愈的傷痛,沒有不可結束的沉淪,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初讀《綠山墻的安妮》,覺得它是本童話書,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內心最原始的力量。
再看,又覺得它是一本成長啟示錄,教會我們在挫折中雕刻自己。
而當你經歷了生活的刁難,才發(fā)覺這本書蘊含著一種治愈的力量,鼓勵人們行走于艱難的人世間。
安妮,仿佛一顆“小太陽”,能驅散人們心中的迷霧,為苦悶的生活打進來一束光。
生活中,我們時常感到沮喪、落魄、孤單。每當這時,不妨去綠山墻走走,與安妮聊聊天。
她會讓我們明白: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大膽往前走,就一定能穿越風雨,走進陽光里。
愿你我喚醒心中的“小安妮”,勇敢且熱烈地,投身于千變萬化的生活中。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