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文:《綠山墻的安妮》:人生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

目標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

有這樣一個11歲的女孩,是凱特王妃的閨蜜,深受馬克吐溫喜愛。

她的故事廣為流傳,被改編為話劇、廣播劇、動漫;

她居住的愛德華王子島,每年有數千人探訪,尋找她的足跡。

她不是什么大明星,長得還有點奇怪,滿臉雀斑,一頭紅發,而且總是闖禍。

她叫安妮,來自偏遠的綠山墻農舍,是加拿大女作家蒙格馬利筆下最為經典的角色。

東門注:開篇用凱特王妃、馬克吐溫、蒙格馬利引發讀者興趣,隨后提取她的缺點作為落差:不是明星,雀斑,紅發,老闖禍,最后一句引出主人公:綠山墻農舍的安妮

周國平說:

安妮擁有兩種極其寶貴的財富,一是對生活的驚奇感;二是充滿樂觀精神的想象力。

東門注:用周國平對安妮的評價進一步介紹書的主角。這也是我們平時可以借鑒的地方,在收集書的資料的時候,找一些名人對書的評價金句,提升讀者對書的認同感。名人打的廣告可比我們的書評有效太多!

無論遭遇什么,安妮總能用她的熱情融化生活里的堅冰。

她仿佛偷了魔法師的仙女棒,輕輕一揮,人生里所有的失去,都以另一種方式回到了她的身邊。

1、命運難測,但境隨心轉

東門注:標題和第二個標題一樣,帶著轉折,引起讀者的興趣,我覺得這三個標題這篇文章的最大亮點。

人們說,被魔鬼詛咒過的孩子,才會長一頭紅發,就像安妮。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安妮從一出生,厄運就像影子一樣甩也甩不掉。

她三個月大的時候,父母雙雙死于熱病,后被貧窮的托馬斯夫婦收養。

可惜幾年后,這對夫婦就將安妮遺棄在郊外,她在餓死前,又被一位哈蒙德太太帶回了家。

沒想到,哈蒙德太太有8個孩子,而安妮則是她為孩子們找的小保姆。

只是,無論安妮多能干,她還是在10歲這年被送去了孤兒院。

四個月后的一天,安妮意外地迎來一個好消息:

綠山墻農舍的一對兄妹即將收養她。

不久后,安妮就懷著興奮又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去往綠山墻的火車。

幾經周折,她終于到達綠山墻,卻差點被主人馬瑞拉轟走,只聽見這個老太婆憤怒地喊:

“搞錯啦,我要一個男孩,不要這個丑姑娘!”

原來,中間人誤傳了消息,孤兒院錯把安妮送了過來。

得知自己被人嫌棄,安妮先是大哭了一場,但很快她就想通了。

既然要被送回去,不如好好欣賞一下綠山墻的美景。

她坐在窗前,看了會白樺樹,又眺望了一會兒山巒和小溪,給院子里開滿花的櫻桃樹起了個可愛的名字,并和它聊了聊天。

之后,安妮躺在柔軟的床上,美美地睡了一覺。

第二天清晨,她歡快地登上馬車,準備回孤兒院,她說:

“雖然有點失望,但我對未來更期待了,因為只是期待,就足以讓我高興?!?/p>

令人意外的是,馬瑞拉決定留下安妮,因為她被安妮的活潑與熱烈深深打動。

安妮,這個一次又一次被人拋棄的小姑娘,終于找到了她的家。

際遇輪轉,有好有壞,我們不也和安妮一樣,在命運的洪流里顛沛流離。

面對厄運,有人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但也有人包容一切,不失生活的熱情。

境由心造,我們改變不了境遇,卻可以調整自己的心境。

當你一直保持微笑,世界早晚也會對你和顏悅色。

東門注:小說的書評想要不劇透根本不可能,既然無法避免劇透,那索性把它講透!作者用這一階段想要表達的就是安妮命運的曲折,被魔鬼詛咒、被收養人嫌棄,有因為她的樂觀而被重新接納。

作者沒有太多說理,但是通過情節介紹,表達的意思已經很清楚:保持微笑,世界早晚對你和顏悅色。

2、失敗常有,但失敗是成長的契機

留在綠山墻的安妮并非高枕無憂,她需要通過馬瑞拉嚴格的考驗。

幾天相處下來,馬瑞拉發現安妮干活兒麻利,還十分聰明。

馬瑞拉正為此感到欣慰,卻不想安妮忽然闖了個“大禍”,她竟敢得罪村里最有威望的雷切爾太太。

起因很簡單,僅僅是因為雷切爾太太拿她的紅頭發開了幾句玩笑。

沒想到安妮就大哭大鬧,不依不饒地逼著雷切爾給她道歉。

結果,沒有一個人同情安妮,都紛紛指責她不懂禮貌。

尤其是馬瑞拉,更是失望地說:

“你太失敗了,你沒有控制住你的脾氣?!?/p>

安靜了一天后,安妮也覺得是自己不對,于是主動上門向蕾切爾道歉。

此時的馬瑞拉尚且不知,看似乖巧的安妮,可是個十足的“搗蛋鬼”。

被送去學校后,她和男同學打架,結果被老師罰站;

帶著女同學開茶話會,卻粗心地把葡萄酒當成果汁,惹了不少麻煩;

為了彰顯自己的勇敢,她跳進湍急的小河,差點沒被淹死……

更糗的是,安妮還搞砸了馬瑞拉最重要的一次晚宴,她錯把止疼藥粉當成發酵粉揉進了面包,導致一家人出盡了洋相。

但這些事還不足以讓安妮蛻變,直到她在一個猶太商人那里吃了次大虧,才慢慢開竅。

為了擺脫一頭紅發,她輕信猶太商人,用所有的零花錢買了他的染發水。誰料,頭發變成了綠色,害得她不敢出門。

但這次她沒有發脾氣,而是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她對馬瑞拉說:

今天的事給了我一次很有價值的教訓。

自從我來到綠山墻,我就一直在犯錯,但每一個錯誤都幫我改掉了一個缺點。

我學會了包容、隱忍,戒掉了粗心和虛榮的毛病,也不會再輕信別人。

從此后,安妮開始專心地學習,不再鋒芒畢露,也不再滿世界亂跑。

她成了全校成績最好的女生,還被老師當做考取女王學院的重點培養對象。

成長,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失敗常有,但每一次失敗,都蘊含著蛻變的契機。

我們都可能因為做錯事,失去別人的信賴、贊美、器重;

但如果能及時反思,我們同樣會在挫敗中,積累經驗,增長智慧,成為更好的自己。

東門注:進一步寫安妮的失敗,如果說第一部分的失敗寫得是安妮天生的樂觀,那這部分寫得就是安妮對人生的態度:成長,就是試錯的過程。由表及里,這里可以看出這篇書評的不斷深入。這也是我這次收獲的最大的地方:書評不能是簡單的觀點羅列,觀點需要不斷地遞進,這樣的書評才會有深度!

? 3、人生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

東門注:這個標題可謂是這篇文章的金句加觀點加升華!也就是之前說的遞進,你看,從第一階段安妮對逆境的樂觀,到第二階段安妮對逆境的看法,再到這里就是上升到人生觀的角度了。

中學畢業時,安妮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女王學院,成為了全村人的驕傲。

但她卻高興不起來,她既不想給馬瑞拉拮據的生活再添壓力,又不想離開她最愛戴的馬修。

馬修是馬瑞拉的兄長,多年來一直默默庇護著、支持著安妮。

就像這次,馬修不僅鼓勵安妮去讀大學,還拉著馬瑞拉參加了她的中學畢業典禮。

而安妮也沒有讓馬修失望,入學后的第一個學期,她就拿到了全額獎學金。

假期一到,她馬不停蹄地飛奔回綠山墻,想給大家一個驚喜。

卻發現,在她離開的半年里,家里的一切都變了。

馬修仿佛一夜老了很多,腰彎地直不起來;

而馬瑞拉則疾病纏身,一點活兒也干不了。

他們本想雇一個男孩干活,才發現自己存錢的銀行瀕臨破產,他們一分錢都取不出來。

緊接著,禍事接踵而至。

幾天后,馬修接到銀行破產的消息,心臟病發作,撒手人寰。

馬瑞拉眼疾復發,險些失明。

為了生活,馬瑞拉決定賣掉綠山墻農舍。

安妮看著周遭的變故,悲從心來。

為了照顧馬瑞拉,也為了保住綠山墻,她決定放棄學業,回村里當一名中學老師。

馬瑞拉不想耽誤安妮,但安妮說:

“放心吧馬瑞拉,我會自學大學課程,還有拉丁文、希臘文,我的理想不會改變?!?/p>

小說最后,安妮順利入職中學,與馬瑞拉過上了安穩的生活,還在不久后收獲了一份甜蜜的愛情。

講完安妮的故事,蒙格馬利感慨道:“人生總有峰回路轉的時刻!”

當腳下的路越來越窄,換一條路或許就柳暗花明;

當生活變故不斷,主動應對或許能迎來轉機。

時間不能倒流,人生不能重來,但只要踏實地做好自己,過往的遺憾總會釋懷,所有的“苦澀”終有“回甘”。

恰如約翰·肖爾斯所言:

沒有不可治愈的傷痛,沒有不可結束的沉淪,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東門注:這一部分還是繼續寫安妮的逆境,苦澀的滋味幾乎占據了安妮的前半生,其實總體而言,這篇書評也正式通過安妮面對的這些苦難,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即使最終她放棄了學業成為一名中學老師,她還可以在別的地方“柳暗花明”。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未免不是一次成功。最后用約翰·肖爾斯的一句話點題。

4、

初讀《綠山墻的安妮》,覺得它是本童話書,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內心最原始的力量。

再看,又覺得它是一本成長啟示錄,教會我們在挫折中雕刻自己。

而當你經歷了生活的刁難,才發覺這本書蘊含著一種治愈的力量,鼓勵人們行走于艱難的人世間。

安妮,仿佛一顆“小太陽”,能驅散人們心中的迷霧,為苦悶的生活打進來一束光。

生活中,我們時常感到沮喪、落魄、孤單。每當這時,不妨去綠山墻走走,與安妮聊聊天。

她會讓我們明白: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大膽往前走,就一定能穿越風雨,走進陽光里。

愿你我喚醒心中的“小安妮”,勇敢且熱烈地,投身于千變萬化的生活中。

與朋友們共勉。

東門注:一直以來,如何寫結語一直是我的一塊短板,就怕升華不夠,也怕用力過猛。這里作者用安妮和她的綠山墻作為我們生活中面的困難的鑰匙來結尾。總體而言,本文金句頗多,每一句都能發人深省,這是平時不斷閱讀的積累,也是堅持寫作的結果!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