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哺芮梓
1
今天是2016年的最后一天,大清早的就被奶奶的手機聲振醒了。
迷糊中,大段的新春祝福跳進我的雙眼,還有蹦蹦跳跳的小雞仔和從天而降的福字。仿佛隔著屏幕就能感受到過年的氣息。
不一會,手機提示音再次響起,朋友們的祝福也陸陸續續到了。
我打開對話框,一一回復著,突然想起,從前某個除夕夜,熟悉的場景:
在那個智能機還未盛行的年代,我曾經在除夕當晚幫我爸手動回復過上百條短信。一晚上邊聽春晚邊吃餃子邊跟著大人們閑聊,我的手指一邊上下翻飛,眼睛不離屏幕,口中念念有詞。
爸爸那時候還不怎么會發短信,所以除了個別的打電話拜年,其余一切短信祝福都由我代勞。
短信箱里堆積如山,我按照爸爸的口頭編輯,按順序手打回復。稱呼落款,祝福語,個個不重樣。
直到按鍵按到手軟。
2
如今,這個網絡發達,智能機盛行的年代,大多數人都選擇用微信代替短信拜年,各種各樣的祝福語也層出不窮。
那些花式和圖案,那些我們曾經想破腦袋也不及十分之一的美好祝福語,現在只需輕輕復制粘貼,就能輕而易舉地發送給朋友們。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復制粘貼是不是太不尊重祝福本身了。俗套而廉價,甚至不如,打一個短短十分鐘的長途電話。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祝福是不是太過草率了。有人甚至還沒來得及把祝福語全部看完就匆匆按下了轉發。
也許有人會說,同樣的祝福語就別再發第二遍了吧,光是看著就心煩:署名不改,性別不分,生肖不準,只剩個落款還有待考證。
也許有人會說,每年的套路都如出一轍,為何還要頻頻叨擾。年味越來越淡,祝福為什么卻陰魂不散?
也許有人會說……
我腦補了一百種拒絕群發祝福短信的說辭,卻想不出一種不再繼續這種祝福方式的理由。
3
人們都說過春節,過大年,可是卻很少有人想過,我們所說的“過”,到底“過”的是什么?
我問了很多人,他們給了我很多答案:有人覺得推杯換盞,打牌搓麻不就是過年嘛;也有人說,和家人朋友團聚,在一起,就是過年;還有人說,過年,不就是貼春聯吃餃子放鞭炮送紅包……
在我心里,過年其實過的是就是一種濃濃的喜慶勁兒,一種由內而外的祝福,一種揮別過去,展望未來的期盼。
當然,我特別佩服那些給朋友們單獨手打送祝福的人,不過我也非常樂意接到別人的群發祝福。
因為我總覺得,無論祝福是否重復,格調是否高尚,語句是否俗套,它的出發點都是善意的。不損人,不利己,就算是給每個人的都一樣又有何妨?
想想看,那些不在意你的人,和你并不在意的人,是不是平日里連一句簡單的互相問候都沒有?是不是連幾句普普通通的祝福語都懶得復制粘貼?
我更相信,那些心懷善意,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還懷有一絲敬重和珍惜的人,或許更愿意送去自己內心美好的祝福,哪怕以一種群發的方式。
換言之,反倒是那些對群發祝福嗤之以鼻的人,是否更該反省自己,是不是相比之下,更吝嗇了自己對別人的微小善意呢?
4
當然,在這個大力張揚獨特和個性的時代,如果人人都發同樣的祝福也許看起來千篇一律并不十分討喜。
然而,我卻覺得,大多數人對群發祝福的不屑一顧多半不在于群發這一行為本身,而在于群發的內容。
想想看,誰會把美好的祝福和新年的問候拒之門外呢?哪怕它真的微不足道,也同樣值得人們的珍惜,不是嗎?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每個中華兒女更應該著眼的責任。
講個輕松的小故事——
今年過年,奶奶七十二歲,一頭利落的短發烏黑油亮。智能機在手,聊微信,搶紅包,k歌,拍照,玩的不亦樂乎。
人人都說她年輕,像老頑童。其實真沒別的,就是心態好。她啊,從年輕時候直到現在,過年時最喜歡的事,就是坐等來自四面八方的祝福。
無論是收到的群發祝福,還是單獨祝福,甚至是電視機里的祝福廣告,她都看的津津有味。
用她的話說,那就是:過年時候,我聽著別人的拜年磕,覺著特別有年味,特別有氣氛!
看著她眼角漾起幸福的笑紋,我忽然覺得很欣慰。
心態陽光,容易滿足的人,果然能得到最大的快樂。
5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網上有個關于過年時候如何討親戚們歡心的帖子。其中有一條,我印象特別深——
“ 飯菜上桌后,務必等到親戚拍完了照片再動筷子。”
實話說,最開始時,我也曾和七大姑八大姨一樣,喜歡給一桌子美味拍全家福。好像用鏡頭過濾一遍,就能保證菜肴美味又新鮮似的。
可是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有點不太喜歡這樣做了。有時候,看到她們為了拍出好看的美食照片,浪費很多腦細胞把盤子碾轉騰挪,搭配出協調的顏色時,心里還有點不屑一顧。
不用我說,你一定知道為什么。
因為啊,我學會了給菜拍特寫啊!現在早就不是“全家福”的時代了,能在朋友圈眾多菜品中脫穎而出的,莫非就是美味佳肴的特寫啦!
這樣,先找準角度,再對焦,然后咔嚓!最好再進一步調調濾鏡。省去了配色的煩惱又湊足了九張圖,多好!這一波新鮮出爐的美味就算大功告成啦!
看到這,你是不是覺得我的語氣充滿揶揄或者諷刺?其實,我說的都是真心話。我承認內心里或許真的有過不屑,然而更多的,卻是大家一起動動手指,對對焦,咔嚓咔嚓的快樂。
6
朋友問我,怎么越看越不像自己了呢?
我回答,是覺得我越來越俗氣了吧?
其實啊,有時候真覺得,俗氣點的合家歡也未嘗敵不過一個人的清杯盞啊。熱熱鬧鬧的的煙火氣,多好。真實又快樂。即使,有時候,這樣的方式,難免俗套,難免平庸,可是,那種樂在其中的感覺不是一樣很享受嗎?
話說回來,那些同樣俗套的祝福比比皆是,可是人們會不會因為其一其二的不屑就停止了發送呢?
不會。
因為有些東西,正是因為它的俗,才更加生動真實。太多人只看到它的俗,而忽略了俗背后的雅。而往往正是人們容易忽視的東西,才越值得去珍惜。
群發的祝福,其實并不廉價。哪怕,只是一句簡簡單單的“春節快樂”,也同樣代表著發送人的一份心意。
有時候,真挺喜歡這種問候。很溫暖,很真實,這樣就足夠了。
文末,同樣送出我俗氣又溫暖的祝福~~~~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