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推出了服務青少年的課程App“少年得到”。經由別人推薦,我第一時間試聽了“數學有意思”這門課,結果立刻被圈粉。把它推薦給七歲的兒子,孩子一下就迷上了。不僅愛聽,還會不斷提問,認真思考每一課的問題。才短短幾天,孩子和我竟感到收獲滿滿。分享一點孩子的思維變化,既是復習,也是激勵自己繼續陪兒子將課程學習下去。
簡潔——數學之美
你的孩子有沒有問過:“媽媽(爸爸),為什么1+1=2不能寫成1+1=1+1呢?”。在求學階段,你有沒有過給出12/27這樣的計算結果,被老師判錯的情況呢? 想想,當時真是委屈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為什么一定要約分?為什么要因式分解、合并同類項? 為什么不這樣做,老師就會判定這個結果是錯的?
“數學有意思”告訴你——因為,"2"比"1+1"更簡潔,所以”2“是對的。計算的本質就是把一個不容易理解的式子,變成一個能一目了然的式子。
前兩天兒子做一道數學題:
看到兒子的解題方法,我欣喜不已。為了確認兒子是真正理解題目,而不是誤打誤撞得出結果,我又口頭給出了一題。
”你和媽媽拿著一樣多的錢去逛超市,分別結賬。買完東西后,媽媽還剩35元,你還剩50元,你和媽誰花的錢多,多多少元?“
兒子馬上回答說:”媽媽花的錢多,多15元。“
再回到兒子家庭作業中的那道題。我問他:“你為什么不用100-27,算出來蘭蘭看的頁數;再用100-7,算出明明看的頁數;然后再相減,算出明明比蘭蘭多的頁數呢?”
兒子頓時不可置信地笑了,還一副小老師的樣子反問我:“因為那樣太復雜了。媽媽,你不是聽過那個課嗎?要越簡單越好!”
這不就是我想讓他習得的數學思維嗎?娘心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