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沒閱讀什么書籍,這次作業雨來說說自己當下讀成長率的心情吧,
看到群里小伙伴愉快的成長,我由衷為他們高興,當然心底更希望自己能一塊成長;
讀了笑來老師最近的成長率,笑來老師說要建立清晰、必要、準確的概念,從第一周到現在已經三十七周了,有三十七個概念了, 我反問自己,我還能準確跟自己復述幾個清晰、必要、準確的幾個概念,甚至能跟別人隨時分享幾個概念; 我想起了上次隨口跟同事的分享,我們擁有最寶貴的財富是注意力,我知道注意力>時間>金錢,我告訴他付費就是撿便宜,當他反問我他不太理解這個關系,為什么注意力最重要,然后我發現自己已經忘記了笑來老師如何分享的,我就簡單列舉了實例,發現自己原來心里除了幾個名詞和幾個實例,甚至忘記了它原來的含義;而老師說“使用概念的時候要做到清晰、準確、必要”。不能因為“不好理解”就隨便找到一個“感覺差不多的”頂替,類比這個東西,在你向別人說明問題的時候,常常非常管用;但在你自己理解事物、新概念的時候,要小心類比,因為它有時候會構成障礙——若是那個類比不100%準確的時候,你的理解就會有偏差,而一點點的偏差,弄不好就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當發現自己差距還蠻大的,當越來越多的概念襲來時候,我心底越來越不安,有時候甚至有點不知所措,這時候心底甚至拒絕厭煩看其他內容,看別人文章,覺得自己看得多忘得快,所以看起來表面我是積極向上的,但實際上,心底里有點自卑的,雖然老師也說“有時間難受,還不如做點事兒呢”。是的,當我什么都不做的時候,其實我心里更難受,相反其實我心底是想做很多事,我想讀好英語,學好畫畫,現在甚至讀了薛兆豐老師北大經濟學,我也很喜歡他帶給我經濟學沖擊,發現自己認知的世界還真是渺小,帶給我的還真是另外一個世界體驗,所以我覺得自己心底里是不拒絕接受新事物的沖擊,只是我還未想好怎么好好擺放在自己的內存庫里。不過目前庫存真的是很少,時不時來個概念,都能對動搖自己的根基,這就是所謂的認知吧,剛看過了獵豹移動CEO傅盛所說的認知系統中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95%的人員行列里面,所以我要向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方向走,從以為自己什么都知道到開始空杯心態,準備豐富自己的認知。所以有時候讀讀有差距的文章是必要的,提醒你知道自己不知道,讓你有焦慮感,讓你從加快成長,或許就是有了成長率體現。故從本周開始,又從注意力開始慢慢閱讀起,晚上睡覺前稍微會回顧下今天閱讀大致內容,然后想到自己怎么分享給其他人時候,我會怎么說明;以前的睡前,看看八卦讀讀被人的微信,現在雖然少了視覺的色彩,但是仍然覺得內心的淡定和充實,有時候覺得看別人微信,或者長發微信,其實是活給別人看的,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喜歡操碎別人的心;但我心底是更愿意活給自己看,這就需要火急火燎把注意力留給跟成長有關的事,所以今天我堅持來寫作下去,堅持再去回顧那些概念,再次謝謝那些一起踐行小伙伴們,你們的行為也在默默地影響著我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