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閱讀和獲取信息的場景都變成碎片化。我們每天不停的刷微信,微博,今日頭條,進了又出,出了又進,從心靈雞湯,娛樂八卦,經濟發展到創業經驗等,看了一篇又一篇,但一天下來,就是沒有記得一些核心的知識,對自己知識的歸納,內心的修養等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我之前其實就感覺到了這種情況的危機,就嘗試性的做了一些改變。比如,我每天6點50起床,然后選擇幾個我認為優秀的公眾號,選擇不錯的文章,認真的讀完,然后把關鍵詞記到本子上。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這種方式其實并不好,第二天我還是會忘掉幾乎百分之九十的內容。或許我應該隔天拿出我的本子,對著關鍵詞回憶一些內容,效果可能會好些。
最近,我嘗試每天對一個關鍵詞展開自己的寫作,雖然每次都很短小,但精煉,傾注了自己對一個事物,一件事的看法和總結。早上,我也不讀公眾號了,改成紙書,每天讀幾章,一周讀一本紙書,而公眾號閱讀的時間改成了其它休息時間。
雖然我這種方式可能有效,但感覺有點像在逃避。碎片化是趨勢,我們應該快速建立起碎片化學習的思維方式,而不是一味的選擇逃避。但面對碎片化的場景,我們應該建立怎樣的學習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