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 本文原創首發 文責自負
? ? ? ? ? 我敬仰北京天壇
北京天壇,是我國古代皇帝祭天的神壇。我以敬仰之情再次參觀古代皇帝祭天之圣地_北京天壇公園。
北京天壇位于北京市南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占地約273萬平方米,由此可見,北京天壇公園面積之大,氣魄之恢宏。
北京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墻兩重,形成了內、外壇。壇墻南方北圓,象征著天圓地方。
北京天壇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朝乾隆、光緒皇帝時曾重修與改建。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為北京市內國家5A級旅游景區,是世界最大最著名的祭天場所與祭天建筑群。
天壇公園門票也要提前幾天預約。女兒為我們預約了8月4日上午的門票。
35年前,第一次游北京天壇,如今只記得公園里面有個回音壁和祭天的大圓壇,其他我已忘記。
8月4日,再游北京天壇公園,游覽印象比較深刻,可能是游過的時間不長,所以,我要趁著記憶猶新,寫下游記,以防時間長了又會忘記。
上午十點左右,我們到達北京天壇公園。一家六人同游,由天壇公園東門進入。
(一〉七星石
公園東門,屋頂顏色基本采用藍色琉璃瓦,體現了“天藍地黃”的傳統觀念。
入園沿東西方向大道徒步。筆直大道兩旁生長著兩排翠綠的巨大柏樹。漫步林蔭道,向公園中心建筑群而行。
這條寬闊的大道長約五、六百米。道路南面是大片的柏樹林子。樹林下面是碧綠的草坪。
樹林外有塊草坪上沒有樹木,中間卻有幾塊巨石,人們稱之為“七星石”。
傳說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后,想尋找一個祭天的地方。一個夜間他夢見天門大開,北斗七星隕落。因此,決定在此地修建祭天場所。傳說七星石是隕石,代表北斗七星。把七星石放在這里意為鎮地。巨石上雕刻著山峰,意為泰山七峰在此鎮守。
滿族入住中原后,清乾隆皇帝命人在東北角增添了一塊石頭,意為滿族是華夏的一員。八塊石頭代表一統的華夏江山。
我們行至大道盡頭,因為園中維修不能直行。游客得向南拐彎,行走另一條南北方向的大道。
大道東面也是看不到邊的柏樹林子。這片柏樹林,其實就是公園東門里靠南邊的那片柏樹林子的延伸。林子中的樹木多是古柏樹。
(二)丹陛橋
沿這條路向南步行約200米,路北有一組很寬的高臺階通往高處。
游客都是從這里登臺階到上面高處的,我們亦如此。
登上臺階,來到上面一個類似長方形的大廣場。這組臺階在廣場東側中間的位置。其實它不是廣場,而叫“丹陛橋”。因為丹陛橋又寬又長,使我誤認為是廣場。
丹陛橋面寬30米,長360米,是連通圜丘壇和祈谷壇的一條高出地表4米的大道。它構成天壇建筑群的主軸線。因為大道下面有兩個東西方向的券洞通道,故稱之為“橋”。這是北京市最早最古老的立交橋。
丹陛橋路面平整,由方形石板鋪成,但橋面有等級分明的三條道。中間道為“神路”,供天帝專用;東側磚砌路面稱為“御路”,供皇帝專用;西側道為“王路”,是陪祀王公大臣行走的路。
丹陛橋北高南低,北行令人有步步登高,如臨天庭之感。
(三)祈谷壇? 祈年殿
走上丹陛橋,我們先向北面走去,因為先參觀祈谷壇及祈年殿、皇乾殿和皇穹宇等古建筑。
進入祈年門,便望見正北面高大雄偉、金壁輝煌的祈年殿。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筑,又稱祈谷壇。它是修建在三層高壇之上的,是明、清皇帝向天祈谷的場所。
走近祈谷壇,向上仰望,高大雄偉的圓柱形的祈年殿,高高聳立在藍天碧空之中。
拍照留影后,我們登上漢白玉石臺階。
登祈年殿,要先登上三組臺階。臺階兩側都是圓環形的三層高壇。
祈谷壇,修建在最高一層環狀高臺之上。每兩層高壇之間,上層比下層高約3米。各層環形面積是下大上小,呈塔柱體。高壇每層的地面平整,平鋪著大塊的方形地磚。
每層高臺邊沿都用漢白玉塊砌了圍墻。圍墻高約1米。圍墻頂端均勻分布著整齊的龍紋石柱。整個祈谷壇高大雄偉,威武莊嚴。
登完三組臺階,就來到祈年殿大門外面。大門朝南,但禁止入殿內參觀。大門外已擁滿了游客,他們是一個旅游團。
旅游團有導游講解,我站在這群人后面的臺階下面,看不見大殿里面的情景,卻恰好可以免費收聽導游的講解。
導游說:“祈年殿內,是由28根金絲楠木大柱支撐。柱子是環轉排列的。中間的4根柱子,叫“龍井柱”,高19.2米,直徑1.2米,支撐上層屋檐;中間12根金柱支撐第二層屋檐,在朱紅色底漆上以瀝粉貼金的方法,繪有精致的圖案;外圍的12根紅色檐柱,支撐第三層屋檐。相應設置三層天花板,中間設置龍鳳藻井;殿內梁枋施龍鳳和璽彩畫。”
“祈年殿中間4根“龍井柱”,象征著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間層十二根大柱比龍井柱略細,稱為金柱,象征一年的12個月;外層十二根柱子叫檐柱,象征一天的12個時辰。中間與外面的兩層柱子共24根,象征著24個節氣。”
我想:祈年殿中的建筑物,原來是有這么多講究的,這么多的象征物!寓意包涵了一年四季12個月12個時辰。“年”的每時、每刻都呈現在祈年殿內了。由此可見,設計建造者的智慧多么豐富,設計得多么周到與完美!
聽完導游講解,我們沿著祈年殿外面檐下平鋪的寬寬石板地面,環繞祈年殿一圈,又轉回大殿南面的大門外面。
這時祈年殿大門外面的游人少了,于是,我由門洞往里仔細瞧瞧大殿里面的情景,并用手機拍照,以幫助記憶。
殿堂的頂部是圓形的穹頂,非常豪華漂亮。主要是黃、紅、藍色的彩繪圖案。因為穹頂很高,殿內空間很大,我看不清楚里面雕繪的圖案,也不懂圖案花紋的內涵,卻能感受到殿堂的富麗堂皇與宏偉壯觀。
這里就是明清皇帝孟春時節向蒼天祈谷的地方。
望著高大雄偉的祈谷殿,讓我想到,祈谷殿體現了古代帝王對上天的敬畏與祈求!一國之君治理國家,實屬不易,他們費盡心思,祈禱上天庇佑黎民百姓;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民安居樂業;國泰民安,國家繁榮昌盛。因此,我對封建帝王也產生了敬仰之情,對茫茫的宇宙蒼天也產生了敬畏之情!
這是我參觀祈年殿的感受。
(四)皇乾殿? 皇穹宇(回音壁)
由祈年殿下來,直接參觀了東側殿堂的展覽,仔細地觀看了展廳內的展品,以及墻壁上的圖片,加深了對祈年殿的印象。
接著,我們帶孩子去參觀皇穹宇即回音壁,還有皇乾殿。
皇穹宇,是祈谷壇外面的一圈圍墻。圍墻高約3米多,厚約1米。據說從前圍墻表面很光滑,有傳音作用,所以,俗稱回音壁。但如今墻面沒那么光滑,失去了傳音效果。
圍墻旁邊有一圈黃銅護欄,工作人員對孩子們說:對著欄桿說話,在遠處都可以聽見。于是,帶著好奇心,我讓女兒仍站在原地,我與小孩轉到后面。小孩對著銅護欄喊:“媽媽,媽媽!”,女兒在那一頭答應:“寶寶,媽媽聽到你的聲音了!”。孩子非常高興,連續大喊并與媽媽對話。我也樂起來了,想到這不過是利用了銅的傳音性能的。
邊說邊走,已走到皇乾殿了。我對著銅欄桿對女兒說:“我們已經轉到后面的皇乾殿了。我想上大殿去參觀。”
女兒應答:“好的,你們去參觀吧,我在祈年門旁邊等著你們。”
由下向上看,皇乾殿外觀構造也是圓柱形的,很華麗壯觀,但只是單層檐頂,沒有祈年殿那么高大。我拉著小外孫女,由一側的臺階登上了皇乾殿。
皇乾殿是專為平時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覆蓋藍色的琉璃瓦,下面四周有漢白玉石的臺基座與欄桿。
因為天氣太熱,小孩突然哭鬧著說:“這里好熱啊,我要媽媽!”。我只好拉著孩子走馬觀花了皇乾殿,便匆忙走下臺。
(五)祈年門
正是暑天,熱得我們汗流浹背,喘不過氣來,小孩子受不了。全家人趕快走進祈年門內。
這個“門”不是普通的門,而是一棟數間高大的坐北朝南的,東西方向的房屋建筑。室內外畫梁雕棟,美觀大氣。它座落在祈年殿的南面。“門”的建筑面積較大,內部很寬敞,除北側有隔了墻的一間房子作為商鋪外,其余數間大房屋中間沒有隔墻,是連接一起的大廳堂。大堂內通風很好。盡管“門”里面已聚滿許多游客。但“門”的里面,仍然涼風習習,清涼拂面,站在里面十分涼爽愜意。孩子進北邊商鋪去購買冷飲與紀念品。我找一處空地納涼歇息。我們都不想離開這塊清涼之地了。
休息約半小時,才由祈年門出來,沿著丹陛橋大道徑直向南而去。
頭頂著肆虐的驕陽,打開遮陽傘也無濟于事。我們快步通過丹陛橋,到達南邊的圜丘壇。
(六)圜丘壇
圜丘壇,是古代皇帝冬至舉行祭天大典的場所。主要建筑是圜丘。
我們登上圓形的圜丘壇,它的構造與祈谷壇十分相似,有所不同的只是圜丘壇上面是圓形的平面,沒有祈年殿那樣高大的殿堂造筑。
圜丘壇上面圓形的臺面全部是石板。四周有攔板。這個壇也有上下三層,各層與臺階的數目均為奇數九或九的倍數。如臺面石板以上層中心圓石為起點,第一圈為九塊,第二圈為18塊,依次周圍各圈直至底層,均以九的倍數遞增。各層的漢白玉石欄板的數目也是如此。
人們紛紛站在壇中心的圓石上留影,我和孩子也如此。我想這個圓心石板肯定是古代皇帝祈天時站的地方。站在上面,感受一下皇帝對蒼天祈禱的感覺吧!我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蒼天啊,蒼天,庇佑天下云云眾生平安吉祥,掃除新冠病毒的肆虐猖狂吧!
圜丘壇外的東南,坐南朝北的是燔柴爐。圓筒形,綠琉璃磚砌成的燔柴爐,是皇帝每年冬至舉行祭天大典望燎儀時,焚燒、祭祀的正位。這是古代皇帝祈天的地方!
因為天氣炎熱,天壇的建筑物地面都是漢白玉石地磚鋪成的,所以站在上面猶如燒烤一般。孩子們嫌熱,使我們不能繼續參觀下去,所以,還有一些建筑我們沒有參觀了。
我們返回丹陛橋,由北側一組臺階下來,準備由天壇公園南門返回。
(七)古柏樹林
但走下臺階,還是巨大的古柏樹林。原來是在天壇建筑群的南、北兩邊都有偌大的古柏樹林!
這么大面積的古柏樹林,是北京天壇又一個特點,也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公園里的古樹林木占地面積共25公頃,約占公園面積的八分之一,可見古柏樹林占地面積之大。
行走在古柏名木林子中,沒有之前那么炎熱了,反而很涼快,很愜意。
園內有簡介:公園古樹共有3562株,其中側柏有2335株。其余還有千余株檜柏,少量的國槐、銀杏和油松。
有趣的是,園內的每棵古樹都掛有自己的標簽。每棵古樹和人一樣,都有自己的身份證。它們是非常珍貴的古樹,用不同顏色的標簽,標注每株古樹的樹種、等級、樹齡、二維碼。如果掃它的二維碼,便可獲知每棵古樹的所有信息。
一級古樹,掛紅色標簽,它的樹齡是300年以上的古樹。園子里一級古樹有1147株;二級古樹,掛綠色標簽,園里一共有2415株,樹齡是200年左右的古樹;掛藍色標簽的樹齡是三級古樹,樹齡在60年以上100年以下。因此,天壇公園里的古樹是按照種植生長時間的長短,來劃分古樹的等級。
特別是園中還有樹齡超過600年的九龍柏,有合抱槐柏,迎客柏、問天柏、臥龍柏等名貴古樹。參觀天壇的古柏林木,讓我大開眼界,真是不虛此行!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多次參觀天壇公園。他念念不忘的是這里的古樹名木群。他說:“美國可以復制出天壇的建筑,但怎能復制出具有500年以上樹齡的參天古柏呢?”,這是基年格對天壇古柏名木的高度稱贊與評價!
不知不覺,沿著圜丘外面方形圍墻南邊的林蔭大道,走出天壇公園的南門。
回頭遠望圜丘壇,我充滿無限的敬意,揮一揮手,告別中華偉大的祭天之壇!
? ? ?
? ? ? ? ? ? ? ? 寫于2022.9.10.
? ? ? ? ? ? ? ? 中秋節? 教師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