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把這本書都看完了。雖然里面有一些觀念我接受不了,但看完了一整本書還是有它,實用的地方。
我們都說要給孩子提供愛和自由的環境。但是到底什么是愛和什么是自由?我覺得這個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愛,我相信所有的爸爸媽媽,包括我們老師,都是在以愛的名義去陪伴著孩子。但是我們要給孩子什么樣的愛呢?我覺得不管是出于什么樣的教育理論,我覺得尊重尊重孩子的人格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但是在我們實際生活當中,確實有很多爸爸媽媽,以愛孩子的名義,而忽略孩子的個體存在。難道愛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環境?難道愛就是為孩子包辦一切?不,不是這樣子的。我覺得,愛就是尊重,尊重孩子個體的存在,尊重孩子的成長。
兒童的成長是兒童通過內在深處來認識外在世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我們爸爸媽媽會有很多不理解,或者是太急切的把自己說積累的生活知識教給孩子。但是成長是屬于孩子自己的。他需要自己去不斷的探索,不斷的發現新大陸,這樣子他才能夠,完整地認識到這個世界,認識到他自己。如果我們什么都給他包辦了,那即使我們是否多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書為人知的爸爸媽媽們,為了孩子,先摒棄成人慣有的角度,看待孩子,一起跟著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共同的成長吧。
那接下來探討一下,什么是自由。自由并不代表著放縱,自由并不是代表著順其自然。雖然書本里面強調要給孩子無限的自由,但是我還是覺得,自由要建立在一定的規則下。不打擾別人,這是最重要的規則。我們都是社會人,孩子們也始終要走向社會。
那么怎么樣給到孩子足夠的自由,這個規則又要怎么設定呢?我覺得自由是要根據孩子自身成長的規律,我們給他提供成長的空間。例如說在孩子敏感期的時候,我們提供這個空間,讓孩子根據他內在的成長需求進行發展。但是當孩子影響到別人了,那我覺得可以適當的制止。也許孩子會有不安,但是,我們要的是給孩子足夠的愛讓孩子感受到。比如說在行走敏感期的時候,平時我們可以花很多很多的時間陪著孩子慢慢走,照看孩子。但是哪一天,媽媽遇到急事了,需要趕著去做,那這個時候,我們沒有時間陪著孩子慢慢的走,那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采取,跟孩子說,寶貝,我知道你很想自己走路,但是媽媽現在有急事需要抱著你,走快一些。這個時候孩子,會理解的。雖然你打斷了他,但是他能夠感受到您的愛。這樣子同樣也可以彌補到他內心的不安。
初為人母,初為人父的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跟孩子學習,然后我們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