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與了“來簡書聊聊你的產品之路|@產品專題征文”,也來說說你的產品故事吧。
今天剛好入坑產品滿一年,也來談談這一年的經歷。
其實我做產品,是挺偶然的。并沒有想要改變世界,也并沒有讀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聽說作者蘇杰老師是本次活動的特邀評審,希望看到不要打我= - =,正在拜讀中)。一開始就對產品經理的崗位是懷著敬畏之心的,并不認為會畫畫原型就能成為產品經理。產品經理之路,是一條漫漫的修行之路。為什么我這么說呢?我們從產品的職業規劃說起,因為篇幅的原因,我們只講講不同階段的產品人的工作內容:
產品助理:
- 產品調研
- 競品追蹤、分析
- 文檔撰寫
- 產品測試
- 需求整理
產品經理:
- 產品評審
- 用戶調研
- 需求分析
- 數據分析
- 項目管理
- 交互設計
高級產品經理:
- 版本規劃
- 產品定位
- 戰略規劃
- 資源協調
...
(好吧這里我編不下去了,目前沒到這個級別)
總之,從工作內容上,我們可以看到產品的工作,畫畫原型僅僅只是最基礎的工作,我們講產品經理的道與術,這是術的內容。在產品生涯的后期,工作的內容是越來越抽象的“道”。這其實在對產品的把握上,已經不僅僅是通過那些常規的渠道來獲取信息了,還有包括一些人脈渠道等等獲取的一手信息,而在行業的積累絕非一朝一夕。
扯遠了,有興趣入門產品的童鞋,現在網上已經有足夠多的材料來幫助入門了,還有針對的面經。其實無非就是準備兩樣東西,第一是軟件,至少掌握一種原型設計軟件,以及準備一份產品體驗/分析/競品分析/調研等等的文檔類報告。但是,我還是可能會給小伙伴們潑一盆冷水,即使準備了足夠充分,還是可能被拒絕的。但是不要灰心,找工作是講緣分的。沒通過也不代表你的能力不行,做產品也是一樣,你做的產品不是那么成功,也不代表你的能力不行,決定產品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你在做任何產品中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是非常重要的。綜合素質過硬,才有可能在幾次失敗后總結經驗,獲得成功。
我入門產品還真不是靠著原型設計和文檔入門的。我算是比較幸運的,被實習公司的老板轉崗到產品(最早做的是技術,現在即使自己做的是產品,但是仍然保持著技術方面的學習。平常會自己開發一些小產品。另外,本科學習的是工業工程,與計算機沒有一毛關系)。自此開始學習產品知識,并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論,發現自己在這個崗位上成長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期待未來再與大家分享產品路上的點點滴滴。
如果說在產品之路上遇到的有意思的人,我想應該是第二家實習公司的CEO吧。這位CEO也曾經是移動互聯網的一位重量級人物。在他的公司實習,他給了我們實習生一個課題,我們從外部研究自己家的產品,包括分析活躍度、用戶畫像、產品策略等等,不得從公司內部獲取數據,最后在我們總結的時候把真實的數據給我們,這樣我們就能檢驗自己的方法論是否正確。正確的方法論,得出的結論不會偏離得太遠。也就是有了這樣的一個過程,我才真正對自己的結論能夠掂量幾成的把握。
最后談談關于面試的那些事兒。面試產品崗位的話,就我自己的經驗,一般來講會問的問題就是講講你負責的產品的概況,談談你再這個產品中的角色,問問團隊的配置(幾個產品、幾個技術),然后遇到過什么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如果遇到撕逼,你會怎么做?為什么選擇做產品?你覺得你的這些經歷中,哪段經歷對你的提升是最大的?具體提升的是哪個方面?這幾個問題基本上涵蓋了五六成的問題。其他的關鍵還是要和面試官聊得來,可能會隨機問一些個人愛好之類的(PS:個人愛好音樂,發表過多首原創音樂,網易云音樂同名),相對還是比較好答的。比較不好答的是那種類似智商題之類的題目,遇到了就盡力吧,答不好也沒事,畢竟題目設置也不一定合理。平時多看看這類題目,掌握好一個思維方法,即使答錯,思維體現出來了就基本ok。
本文是對自己從事產品1年以來,一些想法的簡單表達,目前正在努力學習,往更高階沖刺中,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