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往往是最愛面子的一群人,為了面子,可以做出非理性的選擇。”人多少都好面子,只是程度輕重不同。我覺得這也是人的本能,動物發情或爭斗時,總是趨向于膨脹自己的身體,顯得更大更壯,人希望自己的面子比真實的大,原理應該相似。人盡皆知的強者,或許對面子的需求不那么大,你罵你贊,都是你的事,和我有什么關系呢?他不靠面子生存。弱者反而更抹不開面子:別人都說我沒本事,那可太丟人了。于是竭盡所能討好別人,甚至成為別人的傀儡,只要得到一句恭維,死都可以。
人都有由弱變強的過程。那些最后的勝出者,往往在他們弱的時候,意識到面子的可笑,開始“不太愛面子”。
其中的邏輯不難理順:人最寶貴的資源,是你的身體和 你的時間,保護它們,規劃它們,善用它們,它們的價值增加,你也變強,浪費得越少,強大得越快。人是自我塑造的,這點永不會錯。你太愛面子,心里萬般不樂意,也得順他人的意,天天替他人購物、買車票、跑關系、陪吃陪喝陪玩,最后還得買單,時間送給別人,自然無法留給自己,所以,你越來越弱,覺得更離不開他人點贊,這就像舍不得除掉身體內寄生的蛔蟲,它們的回報只是疾病。中國人普遍特別好面子,所以一些狡詐的中國人懂得利用這點心理:你讓我占便宜,我會恭維你,否則,我就說你不會做人!
說你沒有本事!說你混得不好!我要在你的朋友圈里給你差評!絕大多數人,將被其中的某一條(某幾條)給嚇倒,乖乖服軟。我不是教你這樣詐人,而是別人這樣詐你時,你心里有數。有少數人不怕詐,于是,再也沒人來煩他們。他們就是讓人羨慕的自由人。幾天前,有位小朋友寫郵件述說苦惱,他的自我描述是“普通本科畢業,無一技之長”。他去北京尋找工作,想過自由自立的生活;這很好,每個人應自由自立,沒有寄生蟲,世界無比美好。在北京,他去幾家“明星企業”尋職,都被拒了;這也很正常,我一想獨立,就得有好工作等著我,那怎么會有懦夫?他郵件最后的感嘆,讓我大吃一驚:“如果我去干服務員,我怎么向農村的父母交代?”——服務員這么正當的職業,一位來自農村的、找不到工作的孩子,怎么語氣里覺得這么丟臉?這么“無法交代”?一個人來到北京,想的不是趕快找到工作養活自己,而是夢回農村的面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