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喪文化的不斷發展,喪病毒開始無孔不入地滲入職場生活。“為什么這么困?”“怎么還沒下班?”“什么時候才到周末”成了“喪班族們”的每日三省。無數個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卻是一個個不堪重壓逃避情緒的靈魂。
喪班族,每個月總有那么三十天不想上班
沒有為什么,我就是不想上班。
每年夏季,連續高溫又沒有假期,是“喪”情緒高發時間。郁悶煩躁,情緒低落,度日如年等都是“喪”情緒的綜合表現。一部分“喪班族”們已經意氣風發辭了職退出江湖了,而那些囿于房貸,車貸,花唄等眾多壓力的患者還在垂死掙扎,堅持著最后一口氣,以呆若木雞的狀態在江湖上茍且偷生,他們往往找不到工作的意義,宛若行尸走肉般游蕩在辦公室。
那么,為何如此之“喪”呢?
其實,這些“喪班族”也曾朝氣蓬勃,滿腔熱血,仗劍走天涯。只是生活中的各種壓力,職場上的各種競爭,久而久之磨滅了當初那顆熾熱的心,從此消沉,再難振作。辦公室天天不斷上演的宮心計,沒有耳機里音樂的庇護,你就不得不做觀眾;老板畫的大餅夠不著心塞,夠著了,卻消化不了;甲方永遠是后爸,情緒不定,要求多變,每天只能自求多福;職場已經如此艱難,通勤路上更多苦,早起兩小時早就不是事兒……此類種種,讓人不禁感慨“人間不值得啊”!
正視壓力,學會面對逃避情緒。
其實歸根結底,“喪班族”之所以“喪”,主要還是不堪各方壓力的重負。據研究調查表明,人在時間越緊迫,壓力越大的時候,反而越想打游戲,刷朋友圈,看劇。這是為什么呢?
科學的說法是由于人體內的一種名為“多巴胺”的物質。大腦里有無數個神經元,為了發揮作用,這些神經元之間需要通訊,所以通過化學物質來傳遞信息,這些化學物質被稱為“遞質”;多巴胺就是神經遞質中的一種,它主要負責傳遞情欲、興奮、歡愉這類感覺,而壓力導致多巴胺分泌,進而誘導我們做一些能讓我們感到快樂的事。其實說白了,就是逃避。
癥結找到了,接下來就是對癥下藥了。
?“正視壓力,拒絕逃避”,也許你會說,喊口號誰都會,那到底要怎么做呢?就像切水果,解決任何一個問題,都需要找到一個突破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切入點,這樣后面要做的事就會順利很多。那么面對壓力呢,既然我們已經知道壓力是一種情緒,那么解決情緒問題,首先得從情緒入手,學會調整心態,讓自己適當放松,畢竟,我們不得不相信人的意念有時候是很強大的。
看待壓力,要學會化解內在沖突。內在沖突是焦慮情緒的重要來源,它導致大腦在不同任務間頻繁切換,是造成能量消耗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專注在事情本身,那就無異于為緊急任務的處理增加了能量儲備。因此,要發揮理性大腦的作用,盡量控制內在沖突,把注意力集中到任務本身而非是否需要完成任務上。尤其在面臨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時,這個辦法效果顯著。
所以說正視壓力很重要,生而為人,怎能不受苦,有時候佛系一點也是好事。當你的心理調整好了,接著就是生理上的輔助調整:
增加能量儲備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副好的皮囊是精神能量的來源和基礎。身體好的人才能夠應對更大的壓力。好的身體對腦力勞動者的意義并不比對體力勞動者的意義小。
通過放松身體減少能量消耗
人一旦進入壓力模式,心跳加速、血液加快、肌肉收縮,產生大量的能量消耗,但身體上的能量消耗對我們所面對的智力問題毫無意義,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去控制自己的身體,采取一些放松的措施,比如控制呼吸、放松肌肉等,減少大腦之外的能量消耗。
及時補充糖分
恰當地補充糖分可以快速增加血糖含量,并能在增加能量的同時增強自制力,因此焦慮的時候來點糖水或糕點是不錯的選擇,只是要防止蛀牙和肥胖。
訓練自制力
Baumeister & Tierney在所著Willpower中提出自制力跟肌肉一樣,是可以被訓練的。平時可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在意志上的耐受力,增強對獎賞任務的抵抗力。
休息
當我們實在堅持不了繼續專注在緊急任務時,最好的做法是停下來,出去散個步,或做點運動,讓身體和大腦都休息一下。
“喪班族”們,動起來吧,和你的喪氣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