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不愛你的時候,離開是最好的選擇,死纏爛打并不會改變他的心,只會讓自己越活越難堪。
這樣的情感文遍地都是,可如果真的這么容易,自古又怎么會有那么多癡情男女呢?
今天麻婆推薦的影片是——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
L'histoire d'Adèle H.
阿黛爾·雨果是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女兒,就是那個寫出《巴黎圣母院》和《悲慘世界》,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的雨果。
但是在這部影片里,他只出現(xiàn)在書信和人們的談論和崇拜里。
20歲的阿佳妮在這部電影里美得像落入凡間的精靈,麻婆不理解,才華樣貌全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女人,哪個男人能動心呀。
不過仔細想想,當不喜歡的時候,可能真的就欣賞不到這些動人之處吧。
這部影片讓令伊莎貝爾一舉成名,不僅拿下愷撒獎還得到了奧斯卡的提名。
之后,她也是各種獎項都有,一部《羅丹的情人》拿下戛納和柏林影后,還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
法國本國的凱撒獎她拿過5次最佳女主還提名過3次,法國國寶級演員當之無愧啊。
主角是阿黛爾·雨果(伊莎貝爾·阿佳妮 飾),她為了追求浪漫的愛情不顧父母的反對,只身一人從巴黎遠渡重洋,去尋找她迷戀的英國軍人阿爾伯特·平松(布魯斯·羅賓遜 飾)。
到美國之后,一位好心的桑德斯太太(西爾維·瑪麗奧特 飾)收留了她。
而且這位太太的老公平時的工作剛好能接觸到軍隊,于是阿黛爾讓他幫忙帶信件給阿爾伯特。
但是阿爾伯特并沒有很開心,那封信他甚至都沒看,他來見阿黛爾的時候,語氣里都是不耐煩,眼里更是沒有一點愛意。
他在這愛上了另一個女孩,并且準備和別人結(jié)婚了。
阿黛爾很生氣,她還偷偷跟蹤阿爾伯特,親眼看到他和別的女子在一起。
她不斷寫信,不斷制造各種機會出現(xiàn)在阿爾伯特身邊,拿著以前他寫過的信,不斷重復他曾說過的結(jié)婚承諾,但這些都沒有挽回阿爾伯特的心。
阿黛爾還跑到阿爾伯特現(xiàn)女友的家里,把他背信棄義的事廣而告之。
最后,阿爾伯特實在難以忍受她,選擇主動調(diào)職到另一個地方。
阿黛爾的家人又很反對她這么做,他們給她寄了最后的費用,讓她回家,可是阿黛爾還是沒回去。
她沒了經(jīng)濟來源之后變得窮困潦倒,搬出之前的住處,沒過多久就宛如變了一個人。
衣服破爛不堪,當阿爾伯特在新的地方見到她時,阿黛爾已經(jīng)處于精神錯亂的地步,還在沙灘邊暈倒。
影片來自于真實的故事。1850年在美國紐約,一個少婦向警察求助,她是雨果的女兒阿黛爾,因追隨戀人出走而與家人失去聯(lián)系。
后來身無分文的阿黛爾被送回父親身邊,雨果先于阿黛爾去世。
此后阿黛爾一直待在精神病院,并始終一言不發(fā)。
阿黛爾去世后留下了與人往來的書信及密碼日記,她的故事過去一個多世紀后,1968年,美國作家弗蘭西絲·維爾諾·奎爾出版了她的傳記。
導演特呂弗就是在讀完傳記之后才決定拍攝影片的,作為法國新浪潮導演之一,他很擅長把人的感情推向一個極端的處境,對婚戀中的人的精神狀態(tài)有一種超強的把控力。
阿黛爾明知阿爾伯特是怎樣的人,但卻控制不了自己對他的愛意,這時候,又有誰能說得清愛情是什么?
情感文里總是說“好聚好散”,但如果那么容易,怎么會有“情為何物”這樣讓人難以回答的問題呢。
也許他們一直在追逐所謂的愛情吧,最后當阿黛爾可以漠視一切的時候,阿爾伯特站在她面前,她也熟視無睹直接走過去了。
當人的心真的死了,放手不過是瞬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