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回家的主題仿佛離我很遙遠,也許我還沒有準備好。像小孩子在外面玩的忘我,被大人叫回家是一種拘束,一種囚禁。
感覺自己天生喜歡漂泊,喜歡磨難,當我看完范海濤的絢麗突圍中描述她在三十歲這個年紀放下一切取得的成就,跑到美國去留學時的種種艱辛時,我寫了如下的筆記:
“當我是看到作者初到美國時經歷的種種挫折與巨大的失落和自我懷疑感時,我反而更加堅定與期待我的突圍之路,我知道這一定是條荊棘叢生的曲折道路,但我相信內心的dream call 一定會指引我去到我想到達的地方~”
仿佛解決生活中即將遇到的種種磨難會點亮我的生命,只有苦難中才能激勵我前行,激勵我想起家的溫暖與意義。
本以為前幾日的對于家的覺察讓我準備好我的離家之后的回家之旅了,但是昨天與父母相處的第一天的現實又把我打回了原處,爸爸一路上對“中國人”素質的批判,對社會的批判,媽媽到家后一直沒停過的碎碎念,最后到她今天被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瞬間點燃的咆哮,讓我覺得我的力量還是太微小,沒有辦法Hold的住自己,Hold的住他們。
所以我又選擇今天一天待在畫室好好靜一下。早上畫到最后,老師過來給我指點的時候,我發現畫了這么多回,我那個唯一的問題還是根深蒂固的沒有動搖:沒有自信,不敢下筆,雖然在每一次下筆前一直提醒自己要大膽,不怕畫壞,可是一下筆,所有的一切又都回到原點。我覺得這一切像極了我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應證了那句,懂了很多道理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回家的路險阻且長,我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