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創造能量,注意力的方向產生成果。
我問自己,那么高頻率地關注(刷)微信,是在創造還是在消耗?
毋庸置疑,在消耗。
原本要找A說個事情,結果看到B的信息,注意力被拉開。
原本想找個資訊,眾多的紅色很辣眼,強迫點了之后,竟忘了自己打開微信的目的。
原本解鎖手機是為了到另一個APP記錄某樣數據,卻慣性打開了微信,慣性瀏覽留言,慣性調侃聊是非。
原本好不容易有個空檔可以看會書碼會字,又伸手打開手機,自動跳轉到微信模式,空檔立馬被填滿。
原本真實的世界觸手可及,而心似乎著了魔,以為亦真亦假的虛擬空間真的有人很需要自己。
如果以上只是偶爾發生,或只有一兩項成立,也沒什么好大驚小怪。
而,這一切同時存在同一個我身上,不得不說,有些可怕。
更可怕的事,原先我一直故意忽視這些現象,或者故意麻痹自己。
你會看到,我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是點開設置,保證手機的WiFi連接上,第二件事是看看微信有沒有感興趣的新信息,第三件事是走進主臥給手機充電。
明明趕著要出門或忙其他要事,腳似乎被地板黏住,眼睛和手被手機吸附,久久不能離開。
如此下去,孩子和老公大人就要從我世界里消失了。
這就是我八月要做的第一個嘗試。
我要對“微信”說:咱們不做戀人,做朋友!
目標:減少對微信依賴,拉回分散的注意力,聚焦要事,創造可能性。
方法:
1.公眾承諾今天少看微信;
2.自我提醒和控制;
3.把手機放遠,不登錄電腦版微信;
4.記錄看微信的次數和時長;
5.記下微信處理的事情,集中處理,不閑聊。
實際情況:
1、5:30起床來也打卡+發睡眠信息四人組;
2、7:40語音做身份確認;
3、8:30跟愛人道早安;
4、10:40-11:50因給股長轉發工作信息登錄電腦版微信,和兩個姐討論回家變數;
5、12:50-13:10看微信信息和聊天;
6、14:35-14:45和愛人聊天,確認上下班時間;
7、16:10-17:28女兒醒來,我和愛人聊天,女兒與他聊天,和FL核對工作卡設計;
8、18:30-19:30溝通工卡設計,匯總每月捐,聊天;9、20:30確認開會時間,云之家開會;
10、22:10-23:00微信愛人道晚安,閱讀打卡,晚安打卡,瀏覽群信息。
匯總:10次打開微信,時長307分鐘(>5個小時)。
感受:
1.一開始有牽掛和慣性,慢慢地享受不被干擾的清凈;
2.因為控制得了自己的行為,內心滋生自豪感;
3.注意力回來,做事專注,陪伴專心;
4.打開微信前會謹慎,有些數據和資信不依賴微信,尋找其他途徑解決,減少了微信對自己的牽絆;
5.打開微信后會快速整理需要處理的事情,做好記錄,減少在微信的停留時間的同時,高效利用微信時間,有種珍視的感覺;
6、焦慮感減少;
7.現在看到統計的時長,如此約束仍有5個小時在線時間,一個吞噬時間的黑洞。
一切看似平靜地存在,除非主動挖掘,要不然它身上的寶藏,只會擦肩而過。
IF,你也被微信綁架,不妨來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