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幀映畫動畫
作者|袁幀幀
本文標題言辭稍稍有些偏激,還請各位見諒,但我也是被近日網上盛傳的一件事情而感到義憤填膺:媽媽不讓我和看國產動畫片的小朋友一起玩。第一眼看到這個新聞覺得可能是個標題黨,仔細閱讀新聞后我發現,這件事給人的感覺真像吃了蒼蠅一般惡心!
事件原本是這樣的:一位家長在“悟空問答”上提了一個問題,名稱是“兒子平時只看英文原版動畫,最近居然和看《熊出沒》的小孩成為好朋友,我該怎么辦?”,單單是這個標題就夠惡心的了!原問答內容如下:
現在我們大概清晰了事情的起因,那就更應該客觀的看待這件事情,首先從這位家長的問題里提取4個關鍵詞:英文原版動畫、國產動畫、英文環境、好一點的朋友圈子,按關鍵詞的意思就是說,讓孩子看英文原版動畫而非國產,因為這樣可以有一個好的英文環境,并且有一個好的朋友圈子,其實,問題就出在這個“國產動畫”與“好的朋友圈子上”!
很多網友就氣大普奔的質問甚至責罵這個家長,啥意思?我們國產圈的孩子就不好嘍?污染你家熊孩子嘍?
對待這個事情我們不要過于激動,這個家長也是一心想讓孩子有個純英文的環境,讓孩子能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可更多的網友看待問題焦點盯在了“國產”這個字眼,愛國情懷就被摻雜進了問題里,指責批評其侮辱國產、哈美哈歐,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在里面:自家孩子愛看國漫、孩子的尊嚴受到這個問題損傷等等;那么今天,我們就簡單回顧國產動畫的風雨路:
我國動畫起源與20世紀20年代左右,開荒中國的動畫的元老主要是萬氏兄弟,分別是萬古蟾、萬賴鳴、萬超塵及萬滌寰,彼時技術的限制,全世界都是2維手繪動畫,具有代表性的就是1941年《鐵扇公主》,我國第一部黑白動畫電影;后來戰爭動蕩,國漫進入低谷期
內戰結束后,國漫再次起步,文化部在上海創辦動畫工作室,制作出了一批精良作品,例如《人參娃娃》和《神筆馬良》,這兩部作品也是享譽世界獲獎眾多;接下來到1956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政策,中國動畫進入“創造高峰期”,甚至在1964年出現了《大鬧天宮》這部國漫巔峰之作。在20世紀里,我國動畫發展相當快速,質量也非常之高,是世界知名的動畫國度,甚至日本還有人專門跑來學習技法,那個時候,中國創造出世界獨有的三種動畫技法:水墨動畫、剪紙動畫和折紙動畫。
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
剪紙動畫“八戒吃西瓜”
折紙動畫“聰明的鴨子”
回顧完國產動畫歷史,再看這個家長的問題(就事論事),國產動畫有你想的那么不堪嗎?雖然歐美動畫起步極早,其中傳播的文化內容也不乏精致,可我們國產動畫并差不到哪去啊,目前的國產動畫缺陷,在小編眼里,主要欠缺在故事情節與動畫師水準層面
所以家長想孩子有個純英文的環境,倒也不妨試試讓孩子看國產的英文版啊,你要明白國產子供向動畫在國外也很火爆啊!這樣也不至于讓孩子一點兒中國文化都不懂,那就別談什么干凈的圈子了,沒圈子可言!因為世界都在流行中國文化!
那么小編想說,不論干什么,千萬不要走極端主義,這樣對誰都不好!教育孩子初衷沒毛病,但方法卻存在嚴重問題,國產動畫≠壞朋友圈子,英文環境≠英文原版動畫,還是選個較好的辦法教育孩子吧(我沒生過沒資格表達這個建議)。下面是一則針對這個問題非常有趣的回答,看看樂呵一下吧!
The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