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題
眾所周知,四川公務員因為行政區域的不同,待遇的區別天差地別,年終獎高有十來萬,低有一萬的。這樣的情況合理嗎,請聽討論
2探討
第一種聲音
有一種常見的聲音,就是成都市公務員為考試付出的最多,考試分數最高,他們理應獲得更高的待遇。
用經濟學的成本概念來分析,為考試的準備,甚至考試之前讀名校的艱辛都是歷史成本,歷史成本即沉沒成本,在計算待遇的時候完全可以不考慮。
我知道這種說法可能很反人性,但是當初伽利略鐵球實驗,日心說創立不一樣反人性嗎
以房價問題為例,我們可以大膽假設兩個情況
1如果讀者你是一位房地產開發商,我作為杭州市政府免費送一你一塊西湖邊的地,你修的房子會賣多少錢?難道你會因為你的買地價格低,而選擇低價賣出你修的房產嗎?
2如果你是一位房地產開發商,我作為杭州市政府強迫你高于市場價兩倍的價格買一塊西湖邊的地,你修的房子會賣市場價兩倍嗎?如果你這樣賣,會有人買嘛?
沉沒成本根本和實際交易無關啊。
第二種聲音
成都市公務員服務的人口最多,服務量更大,理應獲得更高的待遇
這種視角看,貌似有道理,卻忽略了身邊最貼切的實例,臨聘人員和你同樣的服務量,為什么他拿比你少的多待遇。
另,不同崗位服務的人口決然不同,黑山縣的法院哥也許服務群眾量的比成都市的非民政口的工作人更多。
第三種聲音
財政的力量,財政收入越高的,公務員收入應更高。
這種說法看似很有說服力,但是卻把財政蛋糕從人民共享剝奪為公務員和少數事業編獨享的危險道義陷阱中來,也是教師竭力想更伙同一起瓜分蛋糕的最好理論辯護。
而且這種聲音最大的危害是將四川省統籌的道義地位,變為各立山頭的孤立地方主義,走入以經濟收益來辨別地區公務員尊嚴、地位的胡同中,從而導致非正常人才流動、人才結構紊亂。
第四種聲音
房價更高的地方,公務員收入必須更高,才能住的起房。
如果大家認同公務員只是一個謀生的職務,并不和其他民營、國企高人一等,徹底怯魅公務員的高貴和神圣性,那公務員就要買得起房不就是個偽命題嗎
第四種聲音
如何走一條更積極、公正兼具道義的路?
下次開貼再和大家探討。
目前,我思考的方向是房價、公開的工資待遇和公開的招聘后實際的工作類型和工作量、人民服務的質量(而非僅僅上級的考評)等的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