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圈被《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刷屏。原本我是對這種電影不屑一顧的,以為不過是一部狗尾續貂的后作罷了。結果看了之后,就赤裸裸地被打臉。雖然掛著北京遇上西雅圖的名字,但除了主演是湯唯和吳秀波外,講得完全是另一個故事。
任賭場公關的焦嬌(湯唯 飾)賭運不佳,因一本《查令十字街84》號與房地產經紀人大牛(吳秀波 飾)成為筆友。在彼此遇到挫折后相互鼓勵,各自逐漸走出困境,錯過多次,卻最終巧遇在查令十字街48號,成為戀人。
且不去說片子中大量出現的詩詞,也暫且把對片子中兩人相遇的刻意的吐槽放在一邊。對我而言,這部影片猶如一杯醇厚的老酒,讓我醉倒在書信傳情這種古老的示愛方式中。
在交通尚不發達的古時,人類的情感,在面對千山萬水的阻隔時,往往顯得蒼白無力。情絲再濃,彼此卻音訊全無,縱使愁腸百結,也只能化為相思淚一滴,讓人徒呼奈何。
所幸,因為書信的存在,戀人的情愫得以寄托,思念得以傳遞。哪怕相隔萬里,只要有一封尺素,相思之情便可以傾吐。正因為如此,古人對書信又多了幾分迷思。無論是張若虛筆下的鴻雁長飛,魚龍潛躍,還是李清照筆下的云中誰寄錦書來,書信都為清苦的相思平添了幾分浪漫。一紙彩箋,兩處相思,三生不忘,四時掂量。
然而,科技的發展讓電子郵件、短信逐漸替代了傳統書信。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逐漸淘汰了書信這一古老的通訊方式。當年的驛站殘破坍圮,無言獨向黃昏;而郵局前的綠色郵筒也已因無人問津而布滿灰塵和鐵銹,這是社會的進步,卻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如今,有多少人原意花上半個小時,擇一素雅淡凈的信箋,或端端正正,一絲不茍,或行云流水,筆走龍蛇地傾訴著對戀人的愛戀呢?
或許有時候,我們應該舍棄一點點現代科技帶來的便捷,靜下心來,給遠方的伊人寫上一封信。細嗅著筆尖流淌的墨香,追思著鴻雁傳情的浪漫,對現代人而言,這無疑是最容易追求到的詩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