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收獲】
1.談判過程中,友善并不能解決問題。
2.談判過程中,要做到對事不對人。
這兩天在看《談判力》這本書,之所以想看這本書,是因為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太多談判的場景了。買房的時候需要談判,加薪的時候需要談判,甚至在淘寶購物的時候也涉及到談判,因為我們想要獲得更優惠的價格。
既然談判的場景如此之多,那么知道如何談判就變得非常重要了。這本書的一個核心觀點是,我們要掌握一種談判方式,那就是原則談判。這種談判方式包括四個方面:
人:把人和事分開。
利益:著眼于利益,而不是立場。
選擇:為共同利益創造選擇方案。
標準:堅持使用客觀標準。
今天只看了一部分,并沒有把這四個方面的詳細內容看完。在這本書的第一章里,提到了一個觀點,那就是在談判的過程中,友善并不能解決問題。
我們在談判過程中,之所以會出現友善的態度,是因為我們很想趕快解決問題,有一種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想法。我們總是天真的以為,自己友善了,別人就能接收到這個友善的信號了,然后對方也會做出適當的讓步。
這真的是有點天真了,有的時候你的友善與讓步可能會被對方解讀成軟弱,好欺負,從而更會在談判的時候得寸進尺,爭取更多的利益。這樣的話,就會使我們事與愿違。
但不友善,也并不一定意味著強硬。因為強硬也不不一定會使事情朝著好的方向去發展,沒準會讓事情更加糟糕。其實,書中強調的還是要用這種原則談判的方式。
在這種原則談判的方式中,有一條是對事不對人。說真的,對于我們大部分人來講,這真的是有些困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富有情感的,我們對每件事情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我們很難做到完全的客觀。
如果真的能夠做到對事不對人,那么就真的會對談判產生積極的影響。因為我們在談判的過程中少了偏見,少了情緒,不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對方。這樣的話,就會站在一個相對客觀的角度來看問題,也許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