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總說堅持重要,但殊不知放棄也是一種重要技能。
放棄意味著把從前的人力物力的沉沒成本都推倒重新再來。但如果堅持一開始就是錯誤的事情,抱著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心態難免會更加浪費我們的人力物力。《放棄的藝術》一書就是從中教我們什么時候該堅持就堅持,什么時候該放棄就放棄,明辨堅持的陷阱,什么時候應該合理放棄,如何放棄,及時止殆,少走彎路。
什么時候該放棄?
放棄不是叫我們遇事就放棄,而是合理放棄,有選擇地掉頭。遇到以下情況就差不多可以合理止損了。
第一種情況:被臆想的成功吊著胃口。
這種臆想的成功就像吊在驢前面的胡蘿卜,無良老板在你面前畫著大餅,看得見聞得到,但卻永遠吃不到。
如果一件事,用盡自己所有辦法都沒法達到自己認為成功的界限時,就應該好好停下來,好好想想問題是不是出現在根本上,這個根本就是你根本無需堅持,吃不到胡蘿卜不是驢不夠努力,而是農夫壓根就不打算給它吃,不是自己努力的方式不對,而是無良老板本來就沒打算實現自己畫餅的諾言。
我自身一項奉行事不過三原則,不管多好多壞的機會或堅持,我都會給自己三次機會讓自己想盡辦法去進取想要的結果,如果三次都沒達到,那我就會考慮是不是這件事本身就出問題,而不再于我自身,從而選擇止損放棄。
這樣做其實是有風險的,就是我會因為武斷而誤判,所以每次放棄時我都會告訴自己,已經歇盡全力了,就算是第四次可能成功,也無需后悔,因為一旦決定取舍就只能往前看,過去就讓它過去,與其浪費時間悔恨,不如把這個時間投入值得堅持的事情里。
第二種情況:不要為了堅持而堅持
很多時候我們堅持,不是因為會成功,而是廣而告之說堅持某件事時,如果又宣布放棄的話,懼怕這個行為會造成非議,從而影響我們個人名聲、面子甚至是利益等問題。
美軍在越戰中陷入僵局,美國國內有反對的聲音,可美國領導人卻說,如果中途放棄了,之前那么多生命就白白犧牲了,要加大作戰力度。
其實我們靜下心想想是否會如此?
并不是的,這場戰爭本來就應該及時制止,但政客如果是因為自己戰略的失誤導致美軍白白犧牲的話,面對人民群眾總不能說對不起,因為我們的錯誤方針,致使你家人在戰場中白白送命。這么說群眾第一個不同意,說不定還會政權不保。所以為了自身的利益,為了前面的人不白白犧牲,只能告訴群眾加大作戰力度,加大軍人投入,然后美軍越戰戰敗是怎樣大家也知道了——超過5.8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只有讓更多人死傷戰場而已。
沒有看清事情本質,從人民最根本利益出發,及時止損,而是為了堅持而堅持不止勞民傷財,而且還是愚蠢之極。
放棄的正確姿勢
知道了什么時候放棄還不夠,還需要如何放棄來加碼。
當一件事投入了人力物力時間精力去維護堅持時,說放棄就放棄,的確會很難。有負面情緒也是再說難免的,對于情緒,個人認為難受就讓它難受,不要因為怕丟臉藏著憋著,對身心都不好,該哭就哭,該嚎就嚎叫,天大地大,自己最大,需要發泄就發泄出來。給自己定個期限允許自己在這個期限內頹廢的情緒爆發。但一旦期限一到就需適可而止,嘗試新的目標,換個新念頭,再重新出發。
其余沒啥好說的,嘗試新目標,制定新行動,然后就做吧,只有做了才知道行不行,實踐出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