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與賞玩 ——略論中國書畫的范本選取

? ? ? ? 隨著傳統文化的回歸,國學的重新受到關注,與之相關的傳統藝術審美也逐漸被更多人所接受。中國風在衣食住行上的蔓延,可以看出國人與之前一味西方化取向的改變。在傳統審美里面,書法和繪畫首當其沖也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因而今天學習書畫的人較之以前更多,層次更廣,也說明對傳統的認可。既然這么多人學習,肯定就會有各類的問題出現,其中“該學什么,該看什么“是我遇到最多的。


? ? ? “該學什么,該看什么”這個問題不管是愛好者,還是專門從事書畫工作的人們或多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困惑,我自己本身也會在某個階段會遇到這個問題。通過實踐和思考,我認為學習書畫應該以宋人以及宋之前的朝代的作品作為自己師法的典范,而元后包括明清的作品只能是用來欣賞和品玩而不宜師法。為何有這樣感覺?元明清的名家名作不是更多更容易去師法嗎?元明清的作品難道就沒有價值了嗎?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從大的文化背景和藝術特點去分析,自然會一一明了。

? ? ? ? 書畫,既可以是一門技術手藝,也可以是一種文明的承載,也是一種文化的具體表現的一面。在中國的歷史長河里面,書畫和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它們既是君子、文人、墨客所必備的素養修為,也是失意士人寄情的精神家園,所以書畫所承載的東西,遠遠超過了它本書技藝范疇,中國書畫誕生之日起就開始承載對文化與對人生的的思考。正因這樣,我們判斷哪些足以作為師范的作品時候,不能光從技法上去看待,更需要從整個大的文化脈絡去看待。師法書畫,應該選擇的除了技法上的典范,還需要的是要能蘊涵中華文化精華的范本。所以,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精神的作品,首推的就是唐宋以及之前的一些列作品。至于元明清,由于歷史原因,在今天,我們普遍接受一個觀點——從秦漢到隋唐,中華文明文化包括社會制度,人文素養等是處于一個上升期一直到兩宋時期尤其是北宋,是中華文明歷史上文化的一個巔峰。而宋以后的元明清,是一個日漸下走的時間。


? ? ? ? 因為元朝“外族”的割裂,明朝即使想遙接兩宋的“華夏文明”也是顯得力不從性,尤其是社會人文風氣產生了許多變化。明代文人雅士的精致生活較之唐宋人文的風雅,終究是尚隔一塵流于淺薄。精致是精致,但缺少了風骨,就是媚俗了。至于明后的清人入關,好不容易在明朝稍微恢復喘息的華夏文明再次受到沖擊。而且清較之元朝的簡單粗暴的清洗,實行了更多的同化和異化。也因為統治時間比元朝更久更長,因為影響也更大,以至于在今天部分所謂的“國粹”其實只是從清遺留下來的清朝文化而已,并非傳承數千載的中華文明,這點不得不引起有心者的思考。這是從整個大的文化脈絡來看。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回過頭來,就從書畫的發展本身看,繪畫方面唐宋書畫也遠勝于元明清。從東晉顧愷之的人物論,到謝赫的六法,再到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再到宗炳的《山水畫序》,然后到宋畫院的確立,到蘇軾的“寫意論”,中國繪畫的三大科目,人物花鳥山水從理論體系的建立到技法的完備再到如魏晉唐的人物,宋人花鳥,五代兩宋山水各類巔峰的出現,以及董、巨,范,郭、二李、馬、夏等等標榜百世的典范確立,中國傳統繪畫可以說已經十分完善和到達了頂峰。而從書法上看,從秦李斯創小篆開始,三國鐘繇東晉二王到唐四家到五代楊瘋子到宋四家,可以說是法度皆備,名作迭出隨便一個都是現在的效仿對象。

? ? ? ?元明清后的書畫,則是“古法盡失矣”。這個“古法”準確說是書畫的技巧。兩宋的繪畫是古典寫實主義的頂峰,單就畫法而言,已經是臻于完善,因此作為學習的選擇,更為合適。而書法在宋已經開始“尚意”之風,因為“書之法”在唐也完備,由此從外而轉入內在尋求。繪畫則在元以后慢慢走上看了尋求內在之路。

? ? ?元代開始文人士子更多的是在構筑自己的“精神家園”,書畫帶上了強烈的個人色彩。由此書畫的呈現,具有十分強烈的個人印記。例如“元四家”,“明四家”,其中就有大家都熟知的《富春山居圖》的黃公望,被很多戲說的唐寅唐伯虎。他們的作品脫離了唐宋繪畫的法度,更強調個人主觀的體驗和抒發。繪畫對于文人士子來說已經不再單純是畫面效果的呈現,他們的終極追求是人生的領悟。繪畫,書法只是他們表現自己的人生觀,哲學觀的手段。因此,元明時期的繪畫更多的是供人品讀,讓讀者與畫者的精神世界產生共鳴。

?到了明董其昌極力鼓吹的“南北宗論”,把延續宋畫院的浙派批為北宗進而打壓。同時大力提倡自己的松江派為南宗,因利益使然人為的分出“南北”二宗,使得本身就凋零的繪畫系統更是丟掉了許多的承載。以至于到了清末,整個繪畫界了無生氣,同樣的清文化也到了末路。結果就是封建社會的覆滅,而在書畫上,則是大批留學海外的畫者大量的引入西方的審美和技巧來改良。究其原因,是丟掉了唐宋以來的傳統審美法度。可見,從大的文化環境和書畫本身發展來看,元明清后的書畫已經是走向兩個不同的方向。技法可學,能學,難學的是思想和修為。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但元明清的書畫為何現在很多人喜歡,也很多人去學習?原因兩個。一是時間跟現在接近,元就不說,尤其清更影響到今天。因此,人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明清的作品。二是容易學習上手。明清的作品個人化風格化明顯,尤其后期的人文畫更是如此,相對技法來說就被弱化了。但元明清到時候,即使文化傳承出現了問題,但畢竟沒有被徹底的斷滅,浸淫其中的文人士子,即使戲筆草草,但依然體現的是當時的人文風貌。但今天沒有了這樣的大環境,學書畫者也是戲筆草草,只是表象皮毛而已。


? ? ?所以,不管從大的歷史文化脈絡,還是書畫發展本身來看,作為師范的是唐宋之前的作品和精神。元明清后的呢?可以作為賞玩,品讀,但不宜為師范。而且。個人賞玩也是立足在有一定基礎上,倘若什么都沒有就去“賞玩”,那只能是胡來一通而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周圍的景物不停地向后閃去......,七一冰川離我們越來越近,透過車窗,我看見了一幅美麗的景色,不遠處,身著...
    江畔彎月閱讀 270評論 0 1
  • 其實,我不想冷漠了任何人,任何人; 但我習慣了遠距離,且還在不知不覺間保持著那種距離,這是種后知后覺。 誰想像木頭...
    若是夢閱讀 218評論 0 1
  • iOS中的定位功能 CoreLocation框架(CoreLocation.framework)可用于定位設備當前...
    請叫我張折騰閱讀 2,560評論 0 1
  • 近世所倡的自動主義①有三部分:一、智育注重自學;二、體育注重自強;三、德育注重自治。所以,學生自治這個問題,是自動...
    柚果泥閱讀 1,73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