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喜歡看書,也一直覺得課外閱讀非常重要。這次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看到尹老師在第二章講了關于學習的觀點,稱課外閱讀能提高孩子的智力并增強孩子的學習能力,我就瞬間產生了強烈的贊同感,忍不住拍案叫絕,讓我還沒看完就迫不及待跟大家分享。我的感觸一方面覺得自身就是課外閱讀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又深深覺得自己課外閱讀看得太少了。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其實買了好久,但最近才想起翻出來看。
剛生孩子那會也翻了幾頁,但是看看好像是教大孩子的,當時疲于應付孩子的各種狀況,只顧著看當前的育兒指南,便顧不上看似乎是幾年后才會用到的書,于是就放在了一邊,沒有看下去。
而現在翻出來看,卻覺得差點兒就錯過了這么好的書。
如果不看這本書,在未來我可能就不會那么重視孩子的閱讀,那損失可就大了。
要說尹老師舉的例子,不是她自己的女兒(也是曾經跳級,非常優秀)就是那些小神童,感覺離我們的生活太遠,看起來不夠有說服力。
可是我,作為一個課外閱讀的受益者,又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就可以跟大家講講我是怎樣通過課外閱讀獲益的,用普通人的經歷告訴大家,課外閱讀是孩子成長進步的關鍵所在。
一、幼兒啟蒙
我的幼兒啟蒙并沒有像現在的小朋友那樣早,差不多快上小學了才開始接觸書本。從童話故事的繪本開始,一開始我被美麗的圖案吸引,看了不少類似《海的女兒》《睡美人》《竹林公主》這樣的童話繪本。偶爾父親也會給我講故事,比如西游記什么的。
二、小學初中的課外閱讀
在小學認字的過程中,我開始看懂幼時那些童話,然后慢慢的,一頁只有一句話的繪本已經不能滿足我,我開始接觸連環畫,比如十萬個為什么、動物故事、希臘神話之類的。
然后就開始買作文書(這是尹老師反對看的)、童話書(文字版的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什么的)回家看。記得有一本《法國童話》,很厚的一本,還是硬封面的,全是字,差不多在三四年級買了,但直到六年級還在看,還看不太明白。
到了初中,父母不太讓我看課外書,尤其是言情小說,他們怕我剛進入青春期被撩撥得心猿意馬而不好好學習。于是,我只看了一些偵探小說,包括《福爾摩斯探案集》。然后我還偷偷翻了父親的書柜,找到兩本僅有的通俗小說看了:張潔小說集和《秋海棠》。雖然有四大名著,但當時我還沒有興趣去看。
三、高中大學的課外閱讀
高中寄宿學校之后,我開始了大量的閱讀:張愛玲、魯迅、三毛的書,以及一些名家散文集,再有《簡愛》《巴黎圣母院》《紅樓夢》等名著,其中《三國演義》看了個開頭要高考了,就擱下了,到現在都沒看完。
大學里之后,雖然功課沒那么緊張了,但是忙于其他事情,書也看得不如高中多,只看了《長恨歌》《飄》,還有李碧華的幾本書。
四、工作后的閱讀
工作后,不需要考試了,便不再注重看書看名著什么的,但是對小說還是非常熱衷,幾乎天天都在電腦上看網絡小說。前幾年曾有一篇網絡小說(多為穿越言情仙俠類)排名前50的清單,上去一看,發現里面至少40本我都看過了。后來又看了《盜墓筆記》《誅仙》之類的(這些不在那個清單上面)。然后發現以往最討厭的歷史,像《明朝那些事兒》一樣用講故事的方式寫出來之后,變得非常有趣,也被深深吸引了。
而看過大量網絡小說之后,越來越覺得市面上好看的小說都看完了,鬧過一陣書荒之后,發現只有看那些經典名著和國外暢銷書了。于是,近幾年我就開始重新想要看名著,還有那些對自身提高有幫助的工具書,越來越覺得應該看些更有營養的書籍。今年我就看了不少這類書,比如《成功心理學》《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影響力》《人性的弱點》等等。
以上這些,就是我到目前為止的閱讀經歷。那隨著這些閱讀經歷,我的語文成績又如何呢?
可以說,我的小學就是語文成績穩步提升的過程,其實不光是語文,其他成績也一樣。從一年級進去,老師遇到我爸,跟他說這個孩子不是讀書的料開始,到三年級之后慢慢獲得老師的認可,開始年年擔任班長,到初中,成為班上成績數一數二的學生。
然后中考發揮不怎么好,以幾分之差出贊助費考取了市里最好的重點高中。到了高中之后,鄉鎮出來的孩子實力到底比不上市里的孩子,我在班中的位置就從以前的雞頭變成了鳳尾。但唯一堅挺的是語文成績,是唯一可以正數排名的學科,到了高三,幾次模擬考包括高考都穩定在了120左右的分數,使我高考英語發揮失常的境地下還能過本一線。
與閱讀息息相關的寫作,則是效果更明顯了。從小學開始,我就自發愿意寫日記,雖然不是每天寫,但總是想寫就寫,從小學到大學,也寫掉了不少本子。所以作文一直是我的強項,即便到了高中,我的作文還會被當作范文朗讀,高中更是參加了一個省作文比賽得了鼓勵獎。雖然只是鼓勵獎,但我們學校所有參賽人中貌似只有一兩個人獲獎。
所有這些,也正是推動我走上寫作這條路的原因。
我從課外閱讀中收獲了超多的感動、感悟和成長,也自然而然產生了表達欲和更多的求知欲,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熱愛的方向,與此同時,在我決定要以此為專業發展之后,我又意識到閱讀量的遠遠不夠,我的閱讀開發已經太晚,閱讀積累完全不足。
就像尹老師說的那樣,讓孩子熱愛閱讀,在認字之后就從讀長篇小說開始,讓他們在精彩的故事中暢游,一氣呵成讀下十幾甚至幾十萬字,慢慢養成對文字的興趣,然后不知不覺增強閱讀能力,就自然而然會想要看更多書,也自然而然會去讀更難讀的書。就像我,雖然看了大量的網絡小說,看起來好像不思進取浪費時間,可是如果沒有這些小說的積累,如果不是把這些書都看膩了,我又怎么可能會轉而看議論文說明文體裁的枯燥的工具類書籍呢?人其實都是一樣的。
而每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孩子接觸得越多,他的世界就越廣闊,誰能說這樣的孩子能力會不強,不能夠好好成長呢?(當然低俗小說還是要盡量避免接觸)
所以,即便上了學,功課緊張了,也千萬不要阻止孩子看課外書。課外閱讀,真的是孩子成長進步的關鍵,分數并不是人生的綜合實力,我們考試的時間就短短十幾年,而做人的時間卻是幾倍的十幾年那么長。
至于如何培養孩子閱讀,我想,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講得再明白不過了,推薦爸爸媽媽都去閱讀一下。
我是貝妮,熱愛寫作和繪畫的日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