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們面臨著無數的選擇,選擇喜歡的玩具,選擇朋友,選擇愛人等等。有的選擇可以有人代勞,但有些選擇只能自己去做。
小文是家里的乖乖女,懂事可愛。上學時是一個好學生,對老師爸爸媽媽的話言聽計從。從小到大,媽媽把她一切事情提前安排好。包括如何穿衣服,上什么補習班,和什么樣的同學朋友交往。
在這樣的呵護下,大學的專業,到后來找對象,成家,也是爸爸和媽媽拿的主意。很多事情根本不用小文來費腦筋,她對這種管理也挺愜意的。
直到后來結婚單獨生活,遇到了現在的丈夫,她才開始慢慢發現自己需要做出太多的選擇。小文在嘗試著各種的選擇,雖然有時糾結的要命,但她慢慢喜歡上了這種掌控自己命運的感覺。
幸好,小文遇到了一個相愛的人,讓她找回了自己。幸好,她以前的選擇還算好。可是,有很多的人,困在自己的原生家庭的陰影中無法自拔,痛苦不堪。
公交車上,曾經遇到這樣的一件事。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看樣子是去外找工作。身后的椅子上坐著他的媽媽。媽媽正在數落兒子:“剛才經理問你話的時候你怎么不搭話?”“你替我說就好啦!”“我替你,我能替你工作啊?!我能替你找對象啊?!”“從小管到我大,我有自己做主的機會么!”男孩子忿忿地說。這大概就是我們常常說到的“媽寶男”,長到三十幾歲,還沒有脫開媽媽的懷抱,不能自主選擇自己的人生。
所以,從小開始,我們要培養孩子更加主動的去做選擇。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而并非你認為的。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而并非你喜愛的。選擇自己喜歡的朋友,而并非你中意的。
現在,你替ta做的選擇越少。
將來,ta的選擇越多。
誰說女孩子只喜歡洋娃娃。